和潘良貴三江亭
潘郎未覺鬢霜侵,佳致乘閑得得尋。
古岸渺茫分遠渡,飛甍虛敞快人心。
融樽想見頻頹玉,季諾由來雅勝金。
野老固慚東閣客,何妨同作醉翁吟。
潘郎未覺鬢霜侵,佳致乘閑得得尋。
古岸渺茫分遠渡,飛甍虛敞快人心。
融樽想見頻頹玉,季諾由來雅勝金。
野老固慚東閣客,何妨同作醉翁吟。
潘郎還沒察覺鬢發(fā)已被秋霜侵染,趁著閑暇帶著高雅情致特意來尋訪。古老的江岸渺茫一片,分隔出遠處的渡口,高聳的屋脊空闊敞亮,讓人心神暢快。想象著你手持酒杯,頻頻飲酒,醉態(tài)如玉般傾倒;你信守諾言,向來比金子還珍貴。我這鄉(xiāng)野老人自愧不如你這位東閣上賓,不妨一同來作醉翁之吟。
潘郎:指潘良貴。
鬢霜侵:指鬢發(fā)變白。
得得:特意、特地。
渺茫:形容水曠遠、迷茫。
飛甍(méng):高聳的屋脊。
融樽:手持酒杯。融,通“容”,有持的意思。頹玉:形容人醉倒的姿態(tài)美好。
季諾:指季布一諾,比喻守信用。
東閣客:指貴賓。
醉翁吟:歐陽修號醉翁,此處可能指像歐陽修那樣飲酒吟詩的雅事。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潘良貴是南宋時期的官員,以剛直敢言著稱。詩人可能是在與潘良貴一同游覽三江亭時,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詩中體現出兩人之間的情誼以及對閑適高雅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賞和與之同游的愉悅。其特點在于將寫景與寫人相結合,通過描繪景色和想象友人的行為,展現出友人的高雅品質。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生活情趣。
垂虹何處是,歸櫬但扁舟。鶴向青城唳,馬含白練愁。琴書孤橐冷,蘋藻五湖秋。贏得輿人頌,精靈逝不留。
辯捷誰能不喪真,齋頭一字當書紳。坐忘直欲方前哲,辭寡由來是吉人。靜掩虛窗聞百舌,閒搔短發(fā)對靈椿。佩韋多少藩參意,風景閩南入夢頻。
法輪法眷有齊公,曾探斑斑虎穴中。不必老夫親到也,自然千里便同風。
人生一世。如此元如此。造化都從起時起。看庭前桃李,弄蕊開花,還又看,一度成陰結子。母壽親認取,葉葉枝枝,一氣分來結成底。更得故人書,遺我新詞,把寸心、分明指似。信過眼、浮華幾何時,剩培植根心,等閑千歲。
萬物委橋運,逝水無回波。美人渺何許,道遠空寤歌。愿言結瑤佩,乘虬下陽阿。陽阿有瑤草,為我起宿痾。行行望高臺,日暮將奈何。
我所悲,在澤州。慘淡一紙青天愁。乞身為母母不留,幾欲擲身黃河流。升堂穗帷啼素秋。別時音徽今在否。嗚呼二歌兮霜風遒。色難志養(yǎng)未盡酬。有顏敢從毛義游。
畫幛經梅潤,羅衣尚麥寒。古苔蒼石綠句欄。簾外映花新竹、兩三竿。蠢蠢吳蠶臥,娉娉楚女閑。紅陰角子共嘗酸。腸斷個儂憨態(tài)、小眉彎。
掃雪撼庭梅,烹茶折檻竹。清生腋底風,香潤林間屋。
寂寥桑柘外,秋日賦閑居。天氣清行藥,溪聲和讀書。每于幽事遇,不覺世情疏。近復增頹惰,經旬發(fā)未梳。
韓郎香盡諸緣絕,壞衲篝燈供佛熏。乞與紙衾綿樣暖,撩教醉里夢紛紜。了知夢境皆虛妄,妄念常從夢處開。敗子道心因此夢,夢成還我紙衾來。
東林白蓮春自生,田園久矣歸淵明。江州太守送酒至,虎溪上人相笑迎。萬壑松聲非俗韻,一濂巖瀑浣塵纓。北囪正直天池外,夢與羲皇幾醉醒。
圣皇御宸極,垂拱朝萬方。時康洽泰和,化理侔虞唐。公卿侍黼扆,文儒列成行。濟濟集天衢,輝輝被寵章。
仙山在人境,出郭愜幽尋。花雨散瑤席,松云結暮陰。勝情欣有托,酒政雪能禁。借問三青鳥,何時有報音。
梵宮一住寂無聞,意氣頻噓過眼云。擾擾世塵英物盡,夜深思訪洞庭君。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從軍樂,莫問所從誰。候騎才通薊北,先聲已動遼西。歸期猶及柳依依。春閨月,紅袖不須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