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靖安縣君
五世傳家德有徽,更嬪蕭史慕靈妃。
平生未足魚軒樂,故里空傷羽翣歸。
雌劍忽先收夜氣,寸荄猶欲報春暉。
自慚不就磨笄志,尚在徒能淚滿衣。
五世傳家德有徽,更嬪蕭史慕靈妃。
平生未足魚軒樂,故里空傷羽翣歸。
雌劍忽先收夜氣,寸荄猶欲報春暉。
自慚不就磨笄志,尚在徒能淚滿衣。
家族五代傳承著美好的品德,您嫁給夫君后如仙女般令人傾慕。一生沒能充分享受貴婦的榮耀,如今故里徒然哀傷您靈柩歸來。您如雌劍忽然先收去夜氣(逝去),子女們仍想如寸草般報答您的恩情。我慚愧沒能像磨笄夫人那樣(有某種決絕的行為),只能空自流淚沾濕衣裳。
徽:美好。
嬪:嫁人為婦。蕭史:泛指佳婿。靈妃:指仙女。
魚軒:用魚皮裝飾的車子,為古代貴婦人所乘。
羽翣(shà):古代出殯時棺木上的羽飾,這里指靈柩。
雌劍:古代常以雌雄劍比喻夫妻,雌劍喻妻子。
寸荄(gāi):指小草的根,這里比喻子女。春暉:比喻母親的恩情。
磨笄志:戰國時代,代王夫人為趙襄子之姊,襄子殺代王,代王夫人磨笄自殺,后以“磨笄”為女子殉夫或殉國的典實。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定。推測是作者為挽悼一位有良好品德的靖安縣君而作。可能當時社會重視家族傳承和女性品德,這位縣君雖品德高尚卻一生未享富貴便離世,引發作者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靖安縣君。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表達深沉委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當時挽詩的創作風格和文人的情感表達方式。
蒼山西行爭駿奔,眾峰獨有籌峰尊。連岡坡陀走平陸,參錯萬石如云屯。我疑秦人鞭石走,來與人間作崗阜。又疑仙子遺羊群,有形猶似猛獸蹲。乃知元氣自凝結,異狀奇姿紛突兀。秋風不掃白云根,曉霧長迷玄豹穴。曾聞山下有高墳,彭城馀澤多子孫。聲名能與崇岡并,他日當為萬石君。
蒲團坐得心成佛,卻便隨流似不曾。對客清談皆有理,求他妙用獨無憑。窮通數外三春定,智慧光中萬古鐙。俗眼安知真實行,空于畫壁看高僧。
舞腰細,歌聲長。調緩聞激羽,音飛繞畫梁。玳瑁席,翡翠妝,斗轉銀河樂未央。
誰家尺八,吹得黃花發。望斷青山何處達,隱隱中原一發。秋聲秋氣蕭蕭,滄洲滄海迢迢。身在清寒世界,如今休去登高。
西施往行處,好事作履跡。幾寸莓苔深,見者為憐惜。
倚郛起遙悲,日下滄波闊。何處是新城,層峰翰飛滅。始反今悔悟,沈想還成結。百里詭稱遙,長年忍為別。回風歸山霞,道景發沙月。獨殷今夕情,凄迷轉城闕。
江北好風花,江南好魚米。北來南去人,好謝長江水。
龍母廟前山水奇,兩山高束水奔馳。左瞻巀嵲獅頭闖,右撫陂陀象鼻垂。老眼縱觀天地畫,閒情聊和古今詩。前騶欲發還留止,又過禪林讀舊碑。
半畝青崗幾樹花,思賢亭畔醉流霞。中原赍恨成千古,南粵論詩起一家。靈均鋏,信國槎。翁山拋卻舊袈裟。至今浪涌孤臣淚,燕子崖前北斗斜。
兩部難分曲調名,莫疑喧聒是蛙鳴。誰能碧草清泉上,受用儀同鼓吹聲。
寶釵斜墮,綠云低護,看玉容、還似年時好。倚遍雕欄,恨只恨、看花人老。怨啼烏、盡催殘照。飄蕭短發,掩映簪花,倚新妝、勸君休笑。更有傷懷,對黃土、亂蛩衰草。唱秋墳、風前悲嘯。
南菊再逢人臥病,浮云世事欲如何。哀歌未斷城鴉起,鴻雁不來風雨多。
白沙深淺映叢篁,中有幽人卜草堂。繞屋晴波浮鴨綠,近堤新柳拂金黃。芳洲水滿鳧鷗集,曲岸風來杜若香。小艇繫籬閒不釣,青山當戶澹相忘。幽居豈必巖棲遠,涉世何如書味長。龐德只將安遺子,馮唐不覺老為郎。床頭古帖從人借,缸面新醪約客嘗。誰道沽名高世俗,懸知得趣在林塘。勝游屢接湖山賞,晚學難追翰墨場。時得抱琴彈夜月,濯纓遺曲和滄浪。
洗大白,歌短歌。歌短調更促,樂極哀轉多。白日暮,朱顏皤,曦輪不回君柰何。
嚴城一角聚蒲牢,杯酒說前朝。重來無限笙歌地,對西山、紅葉蕭蕭。拋盡千盤珠淚,能酬幾寸鮫綃。憑將老柳曳新條,塵外織孤巢。與君都在秋聲里,細聽來、中有春潮。守護一支殘夢,消磨半日清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