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亂后寄常州使君姪四首 其四
春到花仍笑,時危笛自哀。
平城隆準去,瓜步佛貍來。
地下皆冤肉,人間半刦灰。
只今衰淚眼,那得向君開。
春到花仍笑,時危笛自哀。
平城隆準去,瓜步佛貍來。
地下皆冤肉,人間半刦灰。
只今衰淚眼,那得向君開。
春天來了花兒依舊歡笑,時局危急笛聲自然哀傷。如同劉邦離開平城一樣,敵軍像佛貍般來到瓜步。地下都是含冤的尸骨,人間大半成了劫后灰燼。如今我這衰頹的淚眼,哪能對著你睜開。
己酉:指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隆準:高鼻梁,這里指漢高祖劉邦。平城隆準去:劉邦曾被匈奴圍困于平城。
瓜步:地名。佛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字,這里借指金兵。
刦(jié)灰:劫后余灰
此詩創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當時金兵南下,局勢危急,社會動蕩不安,百姓遭受戰亂之苦,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此詩寄給常州使君侄,抒發內心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國家危難、百姓受苦的悲痛。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以簡潔的語言傳達深沉情感。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動蕩的社會現實和文人的憂國情懷。
拂水復含煙,行分古岸邊。
春風正搖落,客思共悠然。
絮急頻縈水,根靈復系船。
微陰覆離岸,只此醉昏眠。
勢似孤峰一片成,
坐來疑有白云生。
主人莫怪殷勤看,
遠客長懷舊隱情。
有情天地內,多感是詩人。
見月長憐夜,看花又惜春。
愁為終日客,閑過少年身。
寂寞正相對,笙歌滿四鄰。
餞行詩意厚,惜別獨筵重。
解纜城邊柳,還舟海上峰。
飲猿當瀨見,浴鳥帶槎逢。
吏隱應難逐,為霖是蟄龍。
纖手折芙蕖,花灑羅衫濕。
女伴喚回船,前溪風浪急。
夜僧同靜語,秋寺近嚴城。
世路雖多梗,玄心各自明。
寒池清月彩,危閣聽林聲。
倘許雙摩頂,隨緣萬劫生。
至公平得意,自喜不因媒。
榜入金門去,名從玉案來。
歡情聽鳥語,笑眼對花開。
若擬華筵賀,當期醉百杯。
長安車馬地,此院閉松聲。
新罷九天講,舊曾諸岳行。
能詩因作偈,好客豈關名。
約我中秋夜,同來看月明。
尋君石門隱,山近漸無青。
鹿跡入柴戶,樹身穿草亭。
云低收藥徑,苔惹取泉瓶。
此地客難到,夜琴誰共聽。
朝客高清愛水禽,綠波雙鷺在園林。
立當風里絲搖急,
我鄉多傍門前見,坐覺煙波思不禁。
郡郭繞江??,人家近白云。
晚濤臨檻看,夜櫓隔城聞。
浦轉山初盡,虹斜雨未分。
有誰知我意,心緒逐鷗群。
浙江江上郡,楊柳到時春。
塹起背城雁,帆分向海人。
嶠云侵寺吐,汀月隔樓新。
靜理更何事,還應詠白蘋。
鴉散陵樹曉,筵開穗帳空。
嬋娟寵休妒,歌舞怨來同。
往事與塵化,新愁生曲終。
回軒葉正落,寂寞聽秋風。
樽前別楚客,云水思縈回。
秦野春將盡,商山花不開。
鷗驚帆乍起,虹見雨初來。
自有歸期在,蟬聲處處催。
海上清光發,
邊營照轉凄。
深閨此宵夢,
帶月過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