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 其三
石人問枯椿,何時汝發華。
枯椿怒石人,何得口吧吧。
石人呵呵笑,枯椿吐異葩。
紅霞輝玉象,白玉碾金沙。
借問通玄士,何人不到家。
石人問枯椿,何時汝發華。
枯椿怒石人,何得口吧吧。
石人呵呵笑,枯椿吐異葩。
紅霞輝玉象,白玉碾金沙。
借問通玄士,何人不到家。
石頭雕刻的人像問枯老的椿樹,你什么時候開花。枯椿對石人發怒,你為何嘮嘮叨叨。石人呵呵大笑,枯椿竟吐出奇異的花朵。紅霞輝映著如玉的物象,白玉般的東西碾碎了金沙。試問那些精通玄理的人,有誰不能悟道到家呢。
石人:石頭雕刻的人像,此處有象征超脫、無情感之物的意味。
枯椿:枯老的椿樹,在佛教語境中有象征死寂、無生機的意思。
發華:開花,“華”通“花”。
吧吧:形容嘮叨、多嘴。
異葩:奇異的花朵。
通玄士:精通玄理的人。
偈語多為禪宗和尚用來表達禪理的語句。此偈創作背景應與禪宗修行、講法相關。在禪宗的修行氛圍中,禪師們常通過各種形象的比喻和故事來傳達佛法,啟發弟子悟道。這首偈可能是禪師在講法過程中,為了讓弟子們理解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悟道的道理而創作。
這首偈以生動的對話和奇幻的場景,闡述了人人都能悟道的禪理。它以通俗的語言和獨特的表現手法,在禪宗文學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人們理解禪宗的思想觀念。
黃河天上來,一曲一千里。馮夷值海若,反顧忘秋水。通川不足多,支流寧復紀。大樸久已喪,群言亂如麻。儒墨及刑名,交流自名家。曲士殉所察,紛紛摘其華。伯陽究宗本,為言天地初。蟪蛄驚春秋,格言落玄虛。華顛困章句,強識家人書。
散漫秋云遠,蕭蕭霜月寒。驚飆西北起,孤雁夜往還。開軒當戶牖,取琴試一彈。停歌不能和,終曲久辛酸。金氣方勁殺,隆陽微且單。泉涸甘井竭,節徙芳歲殘。生事各多少,誰共知易難。投章心蘊結,千里途輕紈。愿托孤老暇,觴思暫開餐。
閉門不復過高軒,夢蝶悠揚栩栩然。睡起杖藜經略彴,靜看鷗鷺浴晴川。毣毣精思愧鮑宣,如如不動契金仙。回觀爭奪紛華地,已老吳蠶不復眠。跡拋朝市不妨清,心照空華故自明。但憶滄浪時鼓枻,肯從金谷聽鳴箏。覓句高攀孟浩然,藏經遠慕漢韋賢。深林小隱成幽趣,我得為鄰愧子先。
小年閭巷共嬉游,邂逅京華總白頭。奉使曾持巴郡檄,之官又買潞河舟。嶺南翠霧含津樹,海上紅霞映縣樓。懷抱公馀清似水,題詩還憶寄中州。
花榭茅堂幽意足,清池一鑒飄寒玉。主人散帙坐前楹,颯颯輕風動疏竹。竹外高樓倚碧天,連峰如黛捲簾前。客至不知青嶂隔,人閒時引白云眠。梧桐楊柳春風早,滿地綠云閑不掃。屋后啼鶯傍女墻,門前芳草臨官道。日暮閒亭綺席開,美人長袖送春杯。砌竹聲沉玉簪折,笑看明月天邊來。錦茵玉簟窗陰倒,蝴蝶飛來夢中舞。風鈴漏板寂無聲,鳥掠簾前杏花雨。勸君花下且安眠,枳棲雌伏亦暫然。上林一日全枝借,會見鷦鷯幽谷遷。
中臺雙挈橐,重鎮四分符。井地觀佳政,林蠻鑠異圖。犁添長樂犢,鞭截豫章蒲。處處甘棠淚,黃童白叟俱。
曲突有危慮,扣閽無隱情。揮戈群啄害,斷鞅一精誠。斬錯終何補,征遼禍已成。惟公獨知我,勸主不言兵。
削篾作燈環。半度饑寒未覓歡。多謝鄰家情意好,般般。賣斷街頭樹一幡。正擬暫時安。炮擊江城欲避難。能有幾家燈火夜,闌珊。蠟淚知情帶笑看。
星使來揚越,翩翩漢節旄。壽樽蒲屑細,詞筆藕花高。粟有東方朔,金無北郭騷。氤氳香荔子,持慰大夫勞。
逐客南來覓舊磯,玉堂天上故人稀。春風粵鳥歸巢樂,秋水江魚入饌肥。結屋旋開松菊徑,泛舟重著芰荷衣。羅浮道士還丹熟,相許攜琴入翠微。
穆君義俠人,強被名教用。有才思挽俗,信已必違眾。幡然悟此身,實為千秋重。力鞭北地足,冀追少陵鞚。千里在毫發,遜心敢忘諷。
巨鯨怒吸海江枯,為問曾增紙價無。午夜茅齋燒蠟炬,令人無意讀三都。
何來雙鯉魚,中有故人書。一字一嘆息,逝將辭舊墟。北上黃金臺,出入承明廬。冠蓋滿衢路,念我行不俱。豈曰川無梁,伏枕天一隅。故鄉日以遠,音問日以疏。行行各努力,萬里猶相于。無為臨路啼,兒女同欷歔。
曲徑繞蒼苔,秋意平鋪,蕭散無數。澹日移階,幾度尋花誤。西風怨、露草寒螀,夜天凄、霖林煙樹。隔橋楊柳,翠減長條,猶自依依故。青山云去杳,紅樓日、又催暮。羅簟生寒,漫引新桐句。池塘映、芙蓉一葉,簾幕驚、海棠疏雨。闌干憑遍,妝臺漸冷,黯黯無語空凝佇。
峨眉山中老,千頌自成集。持問太和山,鶻臭當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