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趙子雍游石園
長嘯西風一散襟,重陰疏影靜相臨。
水通笠澤秋容凈,竹種玄池野思深。
石磴掃云留晚步,松蹊隨鶴盡幽尋。
舊游回首成春夢,太息憑誰寫寸心。
長嘯西風一散襟,重陰疏影靜相臨。
水通笠澤秋容凈,竹種玄池野思深。
石磴掃云留晚步,松蹊隨鶴盡幽尋。
舊游回首成春夢,太息憑誰寫寸心。
迎著西風放聲長嘯,敞開衣襟,濃重的陰云與稀疏的樹影靜靜地相對。水流連通笠澤,秋日景色純凈,玄池邊種著竹子,引發了深遠的山野情思。清掃石磴上的云霧,留下傍晚漫步的足跡,沿著松間小路跟隨仙鶴盡情探尋幽靜之處。回首舊日的游歷如同春夢一般,嘆息又能向誰傾訴內心的情感呢?
散襟:敞開衣襟。
重陰:濃重的陰云。
笠澤:古水名,這里泛指河流。
玄池:可能是石園中的水池名。
石磴:石頭臺階。
松蹊:松間小路。
太息:嘆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與趙子雍一同游覽石園,在游覽過程中,看到石園的秋景,回憶起舊日的游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閑適又略帶感慨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借游覽石園抒發對舊游的懷念和內心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文學素養。
載酒何期草閣開,
江風東過釣魚臺。
王春未逐青幡出,
人日還將綵勝來。
游似斜川班共坐,
飲能金谷緩行杯。
霞箋鏤管藤蘿里,
客有椒花作頌才。
霏霏輕露點征衣,正好春光胡不歸。無奈閒愁添鶴發,且饒疏懶坐漁磯。青松繞郭含云濕,紫荔連坡噴霧飛。勝景都因忙負卻,最遲今始脫塵機。
江上春沙漾水明,與鷗相狎看陰晴。鷗能分我半沙碧,我直同鷗千慮輕。愛酒客來花下醉,踏歌人過柳邊聲。東風滿眼蘭蓀長,閒里鴻鈞更有情。
長陌歸來眼獨明,葛衫閒試稱春晴。扉懸白板心常逸,路遠紅塵步自輕。柳暗陶門無俗屨,桃妍秦洞有漁聲。兒孫只道溪園寂,猶把詩書獵世情。
手中帝霸復王皇,徑草巖花爛有章。聽誤江雷驚老蟄,坐鞭山石欲成羊。空濛聲細泉還恨,僻寂霾深劍尚光。松粒溪毛堪一奠,幾時來扇墓前香。
鳩藤扶步破晴嵐,泉影山光憶此龕。豹霧久埋江以北,鴻音頻落嶺之南。樹移根活花爭發,天定風和雨亦甘。回首辰星淪浦口,杜鵑聲里草毿毿。
風浪幾沉浦子山,詩翁忽忽厭人寰。蒼天絕放新聲口,重壤應追舊輩班。巖洞春歸花自落,泉臺仙化鶴空還。平生三角茅亭下,描入丹青豈等閒。
病起身何托,
天寒寓又移。
蟄蟲振冬戶,
宿鳥落風枝。
贅物辜生德,
畸人賴圣時。
寢丘遺產盡,
誰念叔敖兒。
本為情沈飲,
翻成病染身。
今朝高枕處,
應羨獨醒人。
道是前朝太守女,
入山得道早成仙。
臺空遺址今猶在,
駕鶴曾傳入洞天。
野客分花入戶間,
此心今合付翛然。
平生費盡金鴉嘴,
不負幽芳十七年。
夾山崢嶸相對起,貫以盈盈衣帶水。
白云深塢碧筱合,華屋盤紆蒼樹里。
二三隱者古衣冠,魚酒招邀極歡喜。
維舟岸曲信宿留,惜別依依行復止。
東南風順帆上桅,一轉瞬間行十里。
人生交契無故新,他日停云從此始。
相攜凌絕頂,一覽散千愁。
飛鳥云邊沒,明湖天際浮。
山川原不改,戎馬幾時休。
空抱誅茅愿,斜陽歸路幽。
宋體唐巳開
郊島尚寒瘦
詩派圖西江
同異須冥叩
諭苗臺下雨如煙,
天馬浮嵐落眼前。
往日旌旗馀殺氣,
至今桴鼓出群賢。
橘洲屢阻和夷策,
西嶼爭傳檄蜀篇。
寄語防邊諸將吏,
異時靈麓即燕然。
春困奄奄惹睡魔。
起來簾下盼庭柯。
重門寂寂落花多。
夜染花紅盈十指,
曉融柳黛上雙蛾。
只愁無奈柳絲何。
粉光薄薄髻云垂,
葉滿湘籠獨步時。
女伴未來歸未得,
水邊閒照插花枝。
荼蘼落盡東風瘦,春鎖一簾塵影。戶裊晴煙,梁空白日。何處天涯人近。不殊風景,應目斷江南,水明山暝。多少銷魂,吹來吳雪點雙鬢。
寒食清明過了。料官閣梅闌。吟冷詩興。踏月天街,聽雞禁院,料也難消離恨。南來雁盡,漸說到關河,不傳歸信。萬里孤嶺,猿啼莫緊。
一片行云女,紅妝太可憐。不如閨里月,猶得向人圓。
駢羽燕流閨,同心花滿溪。借問青琴上,何時雙鳳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