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子從清風閣
吾宗河山杰,氣直甘賤貧。
一坐古藤州,十見嶺嶠春。
深林寄倦翼,涸轍橫修鱗。
華閣俯大江,東望山嶙峋。
一榻自俯仰,鼻息撼四鄰。
稚兒日戲側,丱妙參席珍。
人間正熱惱,道上多瘴塵。
清風颯然至,自謂羲皇人。
愿師陶靖節,不羨石季倫。
有酒但頻酌,從渠喜還嗔。
吾宗河山杰,氣直甘賤貧。
一坐古藤州,十見嶺嶠春。
深林寄倦翼,涸轍橫修鱗。
華閣俯大江,東望山嶙峋。
一榻自俯仰,鼻息撼四鄰。
稚兒日戲側,丱妙參席珍。
人間正熱惱,道上多瘴塵。
清風颯然至,自謂羲皇人。
愿師陶靖節,不羨石季倫。
有酒但頻酌,從渠喜還嗔。
我的同宗是山河間的杰出人物,性格剛直甘愿貧賤貧苦。在古藤州一待就是十年,見證了嶺嶠的十個春天。像疲倦的鳥兒棲息在深林,如困在涸轍中的大魚。華麗的樓閣俯瞰著大江,向東望去山巒嶙峋。獨自躺在榻上俯仰自如,鼾聲震動四鄰。年幼的孩子每日在旁邊嬉戲,天真可愛如同席上珍寶。人間正處于酷熱煩惱中,道路上多有瘴氣灰塵。清風颯颯吹來,自認為是上古羲皇時代的人。愿以陶靖節為師,不羨慕石季倫的富貴。有酒就頻頻暢飲,任他人或喜或怒。
吾宗:指同宗之人。
氣直:性格剛直。
古藤州:地名。
嶺嶠:泛指五嶺地區。
倦翼:疲倦的鳥兒。
涸轍橫修鱗:比喻處境困厄,出自《莊子·外物》中涸轍之鮒的典故,修鱗指大魚。
嶙峋:形容山巒峻峭、重疊。
丱妙:指年幼天真的孩子。
參席珍:如同席上的珍寶。
羲皇人:指上古伏羲時代的人,形容生活閑適自在。
陶靖節:即陶淵明,謚號靖節。
石季倫:即石崇,西晉富豪。
從渠:任憑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的同宗友人在古藤州生活,處于相對清苦但心境閑適的狀態。詩人可能是在拜訪友人或聽聞友人情況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友人品格和生活態度的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剛直貧賤不移的品格和閑適的生活態度。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傳統文人安貧樂道精神的推崇。
凍花才破,又霏霏草背,千絲參直。做了春陰曾未足,竟被余寒羅織。水眼回青,山顏翠轉,望里都無極。風低煙重,料難一霎收息。似向綺陌芳塍,團團密密,刺出傷心色。薄霽霤聲還斷續,寒翳怎能消得。不是牽愁,都應洗恨,日夜勞人側。半朧枝影,故園幾處香跡。
一尊高館暮,下榻意偏勤。旅興窮燕雪,歸裝促岱云。簫傳雙鳳吹,劍合二龍文。何限賡酬事,無令洛下聞。
卻問仙山去幾程,白云如簇近相迎。直須不脫登山屐,行盡松聲與水聲。
文律高峰與激流,五言佳處似蘇州。寧甘鬲縣中漓酒,不羨宣城賞弈秋。白首同歸相器重,青云一蹙豈淹留。外家門閥期君大,作德雖休更勿休。
閑里光陰最好,病多談笑無多。夢幻世間種種,楞枷卷里消磨。
燕去鶯來昏又曉,勞生莫負心期。菊花何必待開時。十分浮玉蟻,一拍貫珠詞。少借筆端煙雨力,不須露染風披。芳心微露定因誰。風流今太傅,蕭灑古東籬。
斷磯石罅兩舟艤,繁木云邊孤館藏。有客讀書忘俗慮,綠楊風軟日初長。
一朵黃花,先催報、秋歸消息。滿芳枝凝露,為誰裝飾。便向尊前拚醉倒,古今同是東籬側。問何須、特地賦歸來,拋彭澤。回首去,年時節。開口笑,真難得。史君今郡更,自成行客。霜鬢不辭重插滿,他年此會何人憶。記多情、曾伴小闌干,親攀摘。
綿綿圣學已千年,兩字良知是口傳。欲識渾淪無斧鑿,須從規矩出方圓。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握手臨歧更可語?慇勤莫愧別離筵。
嘉垣繞林色,高標相與清。陰涼流漫入,靈籟答空鳴。
夙訂金蘭社,聊辭玉筍班。片帆同掛海,雙屐互登山。梅柳爭春發,松蘿結夏攀。天門和梁甫,聲振白云間。
江市樵蘇早散,山家燈火常昏。紗帽支筇獨立,龕中佛像無言。
崔娘費盡丹青手。只圖成、軟障人消瘦。語也傷心,道真真、畫中真有。憑千喚,一卷香封依舊。裴郎到處攜懷袖。賦閒情、等等相思咒。萬一佳期,早安排、彩灰仙酒。燒香佇,有美一人來否。
怕看杜老懷觀穎,厭見東坡說子由。每讀渠詩先掩卷,旁人怪我淚雙流。
枝上子規催去旆,柳條偏系離情。片云留雨鎖愁城。不堪明月夜,寂寞照南榮。莫作東山今日計,風雷已促鵬程。功成來伴赤松行。卻尋鴻雁侶,尊酒會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