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竹
寓目無清致,興懷要此君。
影移千畝月,枝散五湖云。
鳯實和筠得,龍苞帶籜分。
傷根同柏大,剪葉異芝焚。
拔筿衣霑粉,連鞭蘚破紋。
虛心寧擇地,直節任離群。
但欲通三徑,何須比萬軍。
凜然真玉立,蔓草即堪耘。
寓目無清致,興懷要此君。
影移千畝月,枝散五湖云。
鳯實和筠得,龍苞帶籜分。
傷根同柏大,剪葉異芝焚。
拔筿衣霑粉,連鞭蘚破紋。
虛心寧擇地,直節任離群。
但欲通三徑,何須比萬軍。
凜然真玉立,蔓草即堪耘。
眼前沒有清雅景致,便心生雅興移來竹子。月光灑在竹林,似有千畝竹影搖曳,竹枝伸展如五湖的云朵飄散。鳳凰食竹實,竹苞如同龍鱗般分開。竹根受傷如同松柏,它與被焚燒的靈芝不同。拔竹時竹衣沾粉,竹鞭旁蘚有裂紋。竹子虛心,不在意生長之地,挺直獨立,哪怕離群。只希望能讓小徑通幽,不必像萬竿竹子那般壯觀。它如美玉般挺立,周圍蔓草顯得卑微。
寓目:過目,看。
清致:清雅的情趣。
興懷:引起感觸。
千畝:形容竹子多。
五湖云:形容竹枝伸展如云。
鳳實:鳳凰所食之竹實。
筠:竹子的青皮,這里指竹子。
龍苞:竹筍。
傷根同柏大:指竹根受傷如同松柏。
異芝焚:與靈芝被焚燒不同。
筿:小竹。
衣:竹衣。
鞭:竹鞭。
虛心:竹子中間是空的,比喻人虛心。
直節:指竹子挺直的枝干,比喻人有氣節。
通三徑:指讓小徑通幽。
蔓草:雜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可能身處環境缺乏清雅之景,看到竹子的品性,引發感觸而創作。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不良風氣,詩人借竹子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竹子的高雅品性。其突出特點是通過豐富意象和優美語言展現竹子形象。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體現了古人對竹子文化的喜愛和推崇。
雉妖人彘誰家婦,敢與爭千古。寄魂芳草舞春風,也似杜鵑啼斷杜鵑紅。淚凝斑竹花凝血,一樣情凄絕。江山難抵美人恩,不見五陵陵樹只斜曛。
白發宮人頻笑謔,羅衣昔對君王著。夜驚春雨洗桃花,夢魂猶掛鞦韆索。
窗前獨種庵婆羅,石火風燈不浪過。箱帙夜翻塵牘少,客衣春曬衲頭多。毫端漭漭書巴水,枕上巉巉夢小峨。詩有馀師禪有友,前希李白后東坡。
不見佳兒正一年,鐘情難遣故依然。久知朝菌同年壽,終惜童烏早棄捐。篋里詩書迷白日,堂中珠玉墮黃泉。汝翁去此知多少,安得忘懷未死前。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落葉秋霜送馬寒,題詩迂蹇竟誰干。圣朝海內長無慮,野老山中睡亦安。御史祇今為寄重,諫垣從古盡言難。明朝或有垂衣論,愿與山中拭目看。
古剎鄰清署,僧閒官更閒。授經多暇日,杖策印禪關。頻索雨前茗,兼看湖外山。何當分半榻,高枕竹房間。
大道縱橫,觸事現成。云開日發,水綠山青。
落帽年年學孟嘉,今年偶客梵王家。石床齋散門初掩,細雨聲中落菊花。
燒丹人未老,對酒興應豪。持慮偏無失,為官自覺勞。玉搖山月靜,云起夜聲高。自得中和理,冰盤勝碧桃。
有峰毓秀翠如屏,有客披襟快一登。也為曾經多郁結,愛他豪放喊山聲。
從來有脩短,豈敢問蒼天。見盡人間婦,無如美且賢。譬令愚者壽,何不假其年。忍此連城寶,沉埋向九泉。
驥足方開迥絕塵,弦歌隨處有陽春。知君不愧羅浮吏,滿目梅花夢里人。
踏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布衣能效死,可惜作窮鱗。百越干戈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轟天。崆峒山叟笑不語,靜聽松風春晝眠。
發策名猶在,回頭事已非。池塘春草綠,空憶謝公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