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再和戲答四篇 其二
長言屹秦城,古例開墨守。
三年不窺園,一吻莫飲酒。
斯人浪自苦,初不系無有。
何如從子微,亦復問賢首。
此身未能了,何暇念億丑。
超然方丈間,觀化肘生柳。
長言屹秦城,古例開墨守。
三年不窺園,一吻莫飲酒。
斯人浪自苦,初不系無有。
何如從子微,亦復問賢首。
此身未能了,何暇念億丑。
超然方丈間,觀化肘生柳。
長篇大論像秦城般屹立,遵循古例堅守著原則。三年都不窺視園外,緊閉嘴巴不沾酒。這人白白地自討苦吃,原本就和有無無關。哪比得上跟隨子微,也去向賢首請教。自身的事情都還沒處理好,哪有閑暇去顧及眾多丑惡之事。超脫地處在方丈之間,觀察變化如同肘上生出柳瘤一樣順其自然。
長言:長篇大論。屹秦城:像秦城一樣屹立,形容言論堅定。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于守城,后稱善守者為墨守,這里指堅守原則。
三年不窺園:出自董仲舒,形容專心苦學。
一吻:指嘴巴。
浪自苦:白白地自討苦吃。
子微:具體所指需結合更多背景,可能是人名。
賢首:也可能是人名,或是佛教賢首宗相關指代。
億丑:眾多丑惡之事。
觀化肘生柳:出自《莊子》,意思是觀察事物變化,順其自然。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確切知曉創作時間和地點。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紛爭或人們為世俗之事所累,詩人借此詩表達自己超脫的人生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倡導超脫世俗,不過分執著于外界事物,專注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想和文學素養。
馬記天官設,班圖地里新。
善談方亹亹,青簡見彬彬。
方朔初聞漢,荊軻昔向秦。
正辭堪載筆,終冀作良臣。
旦出扶桑路,遙升若木枝。
云間五色滿,霞際九光披。
東陸蒼龍駕,南郊赤羽馳。
傾心比葵藿,朝夕奉光曦。
名士竹林隈,鳴琴寶匣開。
風前中散至,月下步兵來。
淮海多為室,梁岷舊作臺。
子期如可聽,山水響余哀。
朱絲聞岱谷,鑠質本多端。
半月分弦出,叢花拂面安。
將軍曾制曲,司馬屢陪觀。
本是胡中樂,希君馬上彈。
蜀郡靈槎轉,豐城寶劍新。
將軍臨北塞,天子入西秦。
未作三臺輔,寧為五老臣。
今宵潁川曲,誰識聚賢人。
布義孫卿子,登高楚屈平。
銅臺初下筆,樂觀正飛纓。
乍有凌云勢,時聞擲地聲。
造端長體物,無復大夫名。
滴瀝明花苑,葳蕤泫竹叢。
玉垂丹棘上,珠湛綠荷中。
夜警千年鶴,朝零七月風。
愿凝仙掌內,長奉未央宮。
鳳出秦郊迥,鶉飛楚塞空。
蒼梧云影去,涿鹿霧光通。
草暗少原綠,花明入蜀紅。
誰言版筑士,猶處傅巖中。
瑞氣凌青合,空蒙上翠微。
迥浮雙闕路,遙拂九仙衣。
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暉。
還當紫霄上,時接彩鸞飛。
宗子維城固,將軍飲羽威。
巖花鑒里發,云葉錦中飛。
入宋星初隕,過湘燕早歸。
倘因持補極,寧復想支機。
地鎮標神秀,峨峨上翠氛。
泉飛一道帶,峰出半天云。
古壁丹青色,新花綺繡紋。
已開封禪所,希謁圣明君。
絕飲懲澆俗,行驅夢逸材。
仙人擁石去,童子馭車來。
夜玉含星動,晨氈映雪開。
莫言鴻漸力,長牧上林隈。
上蔡應初擊,平岡遠不稀。
目隨槐葉長,形逐桂條飛。
漢月澄秋色,梁園映雪輝。
唯當感純孝,郛郭引兵威。
郁林開郡畢,維揚作貢初。
萬推方演夢,惠子正焚書。
執燧奔吳戰,量舟入魏墟。
六牙行致遠,千葉奉高居。
楊柳郁氤氳,金堤總翠氛。
庭前花類雪,樓際葉如云。
列宿分龍影,芳池寫鳳文。
短簫何以奏,攀折為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