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二月二十七日與客縱步至判官陳師正所居前有花竹后有港浦愛其幽勝退作此詩師正歷官九任今年六十有一母年九十二歲杜門養親不復仕宦蓋瓊士之安貧守道者也
幽居非是避危機,澀勒遮藏客到稀。
白髪不傳毛義檄,青衫常戲老萊衣。
舟行別浦隨潮去,燕認低簷帶雨歸。
從此欲尋棋酒社,肯論時節叩柴扉。
幽居非是避危機,澀勒遮藏客到稀。
白髪不傳毛義檄,青衫常戲老萊衣。
舟行別浦隨潮去,燕認低簷帶雨歸。
從此欲尋棋酒社,肯論時節叩柴扉。
這幽靜的居所并非是為了躲避危機,用澀勒遮擋使得客人到訪稀少。白發蒼蒼卻不接受征召做官的文書,常穿著青衫像老萊子一樣戲彩娛親。小船在支港中隨著潮水漂去,燕子頂著細雨飛回低矮的屋檐。從此想要尋找棋酒之社,哪還會在意時節就去叩響柴門。
丁卯:干支紀年,此處未明確具體年份。
澀勒:一種竹子,可作籬笆。
毛義檄:毛義以孝行著稱,曾為奉養母親接受官府征召。檄,征召文書。
老萊衣:春秋時老萊子年七十還穿著五彩衣服扮成小孩逗父母開心。
別浦:支流、支港。
此詩創作于詩人與客縱步至判官陳師正居所之后。陳師正歷官九任,年逾六十,母親九十二歲,他杜門養親,不復仕宦。詩人被其居所的幽勝環境和陳師正安貧守道的品格所打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陳師正安貧守道、孝親隱居的生活。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當時的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
長安冠盔多朋侶。兄弟相看忘爾汝。絳紗攜伴紫宸朝,綠酒論文清夜午。天涯散后徂寒暑。春夢斷來無續處。何緣小草到南曹,始覺前時人近古。
萬里寒云共掩扉,
如何朋好足相依。
情知鄉井無窮淚,
恐見傷心不敢揮。
飛燕蹴香紅。小立芳叢。韶華錦樣去年同。祇有芳心嫞不展,寸碧春空。
相見幾時重。猶記初逢。隔花煙語小窗中。百計無聊從別后,孤負番風。
友道日凋謝,伐木久無詩。
詎謂草木間,友道反不虧。
娟娟白玉英,落落蒼龍枝。
復有青瑯玕,歲晏以為期。
相看冰雪中,節概不少移。
豈不念轗軻,守貞理所宜。
物性尚如爾,人情良可悲。
勖哉三友交,吾當視為規。
幽巖幻出支公面,瘦壁玲瓏點蔥茜。
百年一室鎖青煙,澗石霜松幾回變。
師言少日住西山,南內風光眼曾見。
武皇七年四月時,搭衣曾上戒壇殿。
白頭等死入名山,四十三年若流電。
榔梅插得大十圍,又見曾孫頭似霰。
夜深屈指數朝賢,青山閱人如郵傳。
元美伯玉今在無,可惜聰明死編撰。
八年縮地算奇功,如此乾坤一擲中。
投杖未追夸父日,登臺還詡大王風。
啼霄雁墮殘翎白,偶語人膏左轂紅。
誰逭議瓜硎谷禍,村田且作飯牛翁。
夜半金烏出,
寥寥照寰宇。
兩眼對青山,
通身淚如雨。
漢家六郡防秋野,秦地長城限諸夏。
單于自款幕南庭,天子非貪大宛馬。
柱史東臺獬豸冠,霜威北塞斗牛寒。
衛青驃騎尋常足,充國屯田什一寬。
隴頭流水停嗚咽,朔吹先春飄惠澤。
好繼周書王會圖,休翻樂府關山月。
大火西馳漸近秋,送君南去獨夷猶。
茅柴未盡同鄉意,鳧舄爭迎百里侯。
人不隨波終自在,道能濟物更何求。
新城好用鳴琴治,便是人間第一流。
正道妖風不兩能,
是非千古自分明。
與公且把無窮意,
分付江流月滿庭。
小小園亭好避囂,一枝棲息等鷦鷯。
琳瑯萬卷蟫為窟,下上雙飛燕有巢。
入座衣冠無俗子,榜門風雅號詩寮。
綠云滿地涼于水,天半聞吹弄玉簫。
點染苔痕石徑延,名山來訪大江邊。
千尋古木柯相蔭,一代繁華事已遷。
劫火堪悲燃晉寺,吾儕何幸值堯年。
云臺檻外霜風起,猶報蒼州遍管弦。
誰扶病客起龍鐘,恩在盆傾一雨中。問訊九關何路到,擬箋歡喜謝天公。
驚雷隱地送涼飔,起舞看山不自持。說與騷人須早計,片云催雨雨催詩。
五載悠悠一武陵,吹竽鼓瑟笑何能。
世途鞅掌情寧戀,故里煙光夢每騰。
花色醉云眠石凳,鶯聲帶月掛蘿藤。
依依南望眸何處,柳陌斜陽客思增。
當年鬼哭便應焚,
灰冷難招坑底魂。
先世為儒知不免,
桃花那得到兒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