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常建作破山寺詩云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歐陽永叔毎嘆賞此句以為不可及溫陵康元壽守瓊逾年樂其地僻而事簡以清靜治之于郡圃植竹數百竿中有小亭因榜曰通幽偶成拙句
蕭灑襟懷慕子猷,賸栽修竹徑通幽。
三間遠比淵明宅,百尺徒夸庾亮樓。
風送鳥聲春寂寂,日篩簾影夢悠悠。
破山絕景親曾到,誰遣移來海外州。
蕭灑襟懷慕子猷,賸栽修竹徑通幽。
三間遠比淵明宅,百尺徒夸庾亮樓。
風送鳥聲春寂寂,日篩簾影夢悠悠。
破山絕景親曾到,誰遣移來海外州。
我瀟灑的胸懷就像仰慕竹子的子猷,多多栽種修長的竹子讓小徑通向幽僻之處。這三間屋子遠比陶淵明的住宅更有韻味,那百尺高樓只是徒然夸耀如庾亮的樓閣。春風送來鳥叫聲,春天顯得格外寂靜,陽光透過簾子篩下光影,讓人的夢也悠悠然。破山寺的絕美景色我曾親身去過,是誰把它移到了這海外之州呢?
子猷:即王徽之,東晉名士,生性愛竹。
賸(shèng):同“剩”,這里是“多”的意思。
淵明宅:指陶淵明的住宅,陶淵明是東晉田園詩人,其住宅代表一種閑適、自然的生活環境。
庾亮樓:東晉庾亮在武昌時,曾與僚屬殷浩等人登南樓賞月,這里泛指高樓。
溫陵康元壽任瓊州太守一年多,喜歡當地偏僻事簡,以清靜之法治理郡事,在郡圃種了數百竿竹子并建小亭名為“通幽”。作者有感于此,結合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中“竹徑通幽處”之句,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康元壽營造的清幽環境和閑適生活。其特點是通過意象營造意境,運用對比等手法增強表現力。在文學上雖影響力不廣,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清幽生活的追求和詩歌創作的風格。
謝守歸為秘監,
馮公老作郎官。
前事不須問著,
新詩且更吟看。
日暖平原煙草低,
閒花開滿短亭西。
芳菲總屬東風管,
一路繁香送馬蹄。
水鄉何黯淡,逆旅半無家。露氣沈菰葉,秋心入葦花。戍荒饑卒噪,野曠陣云遮。倚棹眠難穩,山樓急暮笳。
菱湖稱巨鎮,亂后景凄清。華屋將軍帳,荒村壯士營。稻香肥戰馬,潮涌遏奔鯨。困獸嵎猶負,天河望洗兵。
十里春風人面,二分明月揚州。
玉簫吹徹小紅樓。拭汗粉巾香透。
錦瑟華年相倚,青驄油壁同游。
芙蓉初照樓頭。蓮子從今得藕。
園林隨意美芳菲,亂刮仙人五色衣。
幾日團團花上繭,一時便趁好風飛。
尋芳處處不曾停,瞥過紅墻入紫庭。
未可輕將羅扇撲,堤防觸響護花鈴。
落英滿地墜芳春,第二桃源此問津。
兩岸大池通白水,四圍疊嶂隔紅塵。
湖山深處留亭榭,風月佳時敘主賓。
何日避秦來息影,煙霞嘯傲作閑人。
肅肅霜風吹客衣,
客懷多少寄金徽。
到家細說淹留事,
應笑蘇秦困始歸。
流落南來自可嗟,
避人不敢御鉛華。
卻憐當日鶯鶯事,
獨立春風霧鬢斜。
驚飛沙鳥兩相呼,
鐃鼓緣流引客娛。
不分午風涼似水,
為他兒女飐釵符。
即空即色。幻境荒唐人不識。
恨海情天。黃土朱顏盡可憐。
韶華難駐。幾個聰明能覺悟。
曲度云屏。多少紅樓夢未醒。
故人邊上去,春到未還家。奔走因王事,艱難感歲華。詩壇推俊逸,醉帽想攲斜。莫怪書題少,新年眼更花。
逢人問行李,幾日至東園。別去將三月,書來得五言。淮山分限域,風土異寒暄。四大知安穩,根塵要反源。
緩步沿溪曲,幽尋愜賞心。
散煙依瘦竹,開網活枯鱘。
短袖仍牽樹,秋聲半搗砧。
農談喧隔岸,不畏世機深。
秋色滿江干,江楓已半丹。
身閑詩簡淡,道勝夢輕安。
偃蹇憐腰折,清癯鄙面團。
何妨杵衣夜,又見歲將殘。
高堂有旨酒,列坐有嘉客。
相逢燕趙徒,攜我酌春夕。
香霧蒙玉壺,飛花落瑤席。
狼籍駝蹄羹,照座濃琥珀。
美人紅羅襦,微微送廊薌澤。
酒酣聞浩歌,歌聲慘不怪。
勸客盡此觴,光陰如電激。
今日清鏡顏,明日青山魄。
百年不可知,須為目前惜。
四座感此言,舉觴更浮白。
樂哉此夕飲,髡亦能一石。
世俗事無盡,養高心自閒。
蔬園通綠野,林塢帶青山。
丹灶忘添火,云庵懶著關。
別應修省術,七十見朱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