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之將歸溫陵以詩告別因次韻送行二首 其一
相逢海上欲忘年,誰似君家父子賢。
氣比金莖吞沆瀣,文如巖壑帶云煙。
追隨里巷吾無伴,獨步詩騷子有權。
青紫他年應俯拾,定中何必問諸天。
相逢海上欲忘年,誰似君家父子賢。
氣比金莖吞沆瀣,文如巖壑帶云煙。
追隨里巷吾無伴,獨步詩騷子有權。
青紫他年應俯拾,定中何必問諸天。
在海上相逢,我們仿佛忘記了年齡差距,誰能像你家父子這般賢良呢。你的氣質如同金莖承露盤承接仙露般超凡,文章好似巖壑間繚繞著云煙般富有神韻。在里巷中我無人可追隨相伴,而你在詩壇獨領風騷擁有話語權。你將來獲取高官厚祿應是輕而易舉,內心篤定又何必向蒼天問詢前程。
忘年:不拘年齡、行輩而結為好朋友。
金莖:漢武帝所建的承露盤上的銅柱,這里形容氣質超凡。沆瀣:夜間的水氣,露水。
青紫:指高官顯爵。漢制,丞相、太尉皆金印紫綬,御史大夫銀印青綬。
俯拾:俯身拾取,形容輕易得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友人列之即將回到溫陵,以詩告別,詩人于是次韻送行。當時友人即將離開,詩人可能有感于友人父子的賢良和才華,寫下此詩表達贊美與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父子賢良和才華,并祝愿友人未來仕途順利。其突出特點是善用比喻,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待公輔佐中興了,乞取袈裟送暮身。
繁星攢列炬,流塵起飛鞚。繞樹遠鐘微,沾衣零露重。回望碧山椒,山深夜寂寥。云輿歸縹緲,玉殿鎖岧峣。重泉光景匿,蔓草蛩聲唧。唯有朝陵使,年年來此夕。
迢遞接關塞,陰遙送歲年。百川黃潦合,四野黑云纏。映竹疏還密,如麻斷復連。無由同夜話,一榻獨蕭然。
鵑啼芳樹血痕鮮,轉首東風又一年。何日琴尊聊復爾,舊時池館故依然。張翰興托鱸魚外,賈誼魂驚鵩鳥前。同榜弟兄仍地主,幾看江月淚雙懸。
渥洼騏驥兒,眾中見毛骨。別來忽三歲,殘害為異物。
為令既不卒,稍遷佐邢州。雖稱三輔近,不異湘水投。過家葺先廬,決意返田疇。所以泣歧路,進止不自由。亦復戀微祿,俶裝戒行舟。行行到齊、魯,園花開石榴。舍舟遵廣陸,梨棗列道周。始見裁苜蓿,入郡問驊騮。維當撫彫瘵,天馬不可求。閭閻省徵召,上下無怨尤。汝南多名士,太守稱賢侯。戴星理民政,宣風達皇猷。郡務日稀簡,吾得藉馀休。閉門少將迎,古書得校讎。自能容吏隱,退食每優游。但負平生志,莫分圣世憂。佇待河冰泮,稅駕歸林丘。
邢侯昔總海上軍,將星一夕沉秋云。名郎克肖武且文,陟岵之念忘朝曛。幕府新開向西浙,喜乘樓船舊旌節。舉目愁登閱武堂,寄治僧房寸心結。海波東逝無回川,嗣侯之孝人爭憐。移卻忠勛報明主,聽取人歌終慕篇。
濟國諸公子,風標各擅場。青陽生玉氣,白月隱珠光。閥閱家聲重,詩書世澤長。直須同素志,早為繼遺芳。
扊扅炊罷補麻衣,習取禁寒抗老饑。幸自伯鸞無識者,對人不必案齊眉。
瑪瑙遺基尚未斜,兩京風物使人嗟。先皇月出曾游歷,空見春風發落花。
古寺俯空灘,溪深客到難。浪疑南海涌,山作普陀看。幡影臨流濕,鐘聲出谷寒。禪心如止水,元不礙風湍。
節抱秋霜綠玉君,一林風月有司存。吟邊不領閒公事,報了平安聽掩門。
瀛館虛塵榻,香燈伴古祠。衣冠秋祀到,風節里賢思。堂近棲鸞樹,泉分采藻池。俊僚來袞袞,仍續舊題詩。
素面朝天淡,宮妝暈酒深。霞光粉態晝沉沉。便有悠揚蜂蝶鎮相尋。暖護青絲障,香分碧玉簪。盡教火急借春陰。可奈花前消盡少年心。
越山迢遞接吳宮,問俗尋幽在在同。烏府法家推漢史,洪都先哲仰周公。風濤不起三江靜,雨澤潛滋五谷豐。卻恐乘鸞逐茅氏,紫霞何處覓仙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