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圖贊 王逸少
翰墨之娛,以寫萬變。
不償一姥,笑蕺山扇。
袖手縱觀,我行故遲。
豈以懷祖,樂此逶迤。
翰墨之娛,以寫萬變。
不償一姥,笑蕺山扇。
袖手縱觀,我行故遲。
豈以懷祖,樂此逶迤。
以書法作為娛樂,來描繪世間的萬千變化。王羲之不肯為一位老婦書寫扇子,卻對著在蕺山賣的扇子發笑。他袖手旁觀,行動遲緩。難道是因為王述(懷祖),才樂于如此悠閑自在。
翰墨:筆墨,這里指書法。
不償一姥:據記載,王羲之曾在蕺山見一老婦賣六角扇,在扇上題字,老婦開始不高興,后因王羲之題字扇子大賣。此處‘不償一姥’可能是一種別樣說法。
蕺山:山名。
懷祖:王述的字,王述與王羲之有矛盾。
逶迤:形容悠閑自在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王逸少即王羲之,他是東晉著名書法家。此贊可能是作者在欣賞《東山圖》,圖中或許有與王羲之相關元素,作者由此聯想其事跡,進而創作此贊。
這首贊圍繞王羲之展開,借助其書法逸事與人物關系,展現其形象。雖簡短,但生動地體現了王羲之的生活與藝術狀態,在對王羲之的文學表現上有一定獨特價值。
玉座見圖嘆,累累菜色民。如何崔白輩,只寫蔡奴真。向來與相國,投分自鐘山。不入翹材館,甘為老抱關。下吏語尤硬,投荒身轉輕。不然玉局老,肯喚作先生。
身行宦路固多虞,夢到清都厭積蘇。欲返初心觀易老,懶開辯口學巖吾。有懷擬作西征賦,無策堪陳北伐圖。才具如公宜穎脫,不應空谷老唐衢。
昨日君邀我,名茶待品嘗。松鳴玉泉水,吹過寶云香。
白石圍方池,碧泉湛清冷。幽人窗下坐,蕭蕭讀書影。時復一洗心,對此萬慮靜。此心凈如月,獨照一泓水。終歲湛不搖,晶晶絕塵滓。孰謂但清空,嘉魚從中起。
獨上偏頭笑一回,娘娘灘上繡旗開。金珠不施從軍婦,順義夫人眼里來。
今朝臘日初飛雪,一白先期報歲豐。坐見洪荒還太古,信知造化自虛空。詩情畫意天機外,和氣歡聲帝力中。便欲訪君僧舍去,凍泥晴滴阻西東。
巷竹欹將倒,林花濕不飛。總將枝上雨,灑入轎間衣。晴色猶全嫩,春寒肯便歸。祗能欺客子,戶戶閉荊扉。
誰將心語系蓮絲?隔世遙知今世癡。或在風間隨舊友,一湖蒲草做相知。
當年別吾山,曾與黃華期。富貴非予志,卜筑臨東籬。今也違初心,知我者其誰。掛冠猶未遂,寄此相思詩。
金陵呂氏家本吳,少膺姆教如羅敷。伊昔笄年美且姝,嫁得良人君子徒。雙飛婉轉鸞鳳雛,胡期一朝鏡影孤。懷中弱嬰聲呱呱,高堂況有白發姑。昨者與君為歡娛,何忍背棄如路途。矢心清白永不渝,寸扃皎若秋霜俱。朝課兒書夜?纑,膏沐不御淚眼枯。天胡不吊姑且痡,吁天求代頻號呼。天愈姑病不負吾,而今春秋雪滿顱。天書褒異下清都,節孝大扁題門閭。我愧為儒七尺軀,行年四十百行無。聞母高誼敦薄夫,為作歌詩付董狐。
偶逐微官去,暫掩林中宅。手種茱萸樹,歸時高幾尺。
夭夭嫩葉麗春輝,道是梅花卻又非。香露乍勻紅玉臉,輕云新染素羅衣。日斜盆底開何晚,風動枝頭落漸稀。再到劉郎應未識,紅塵紫陌思依依。
市居常少出,花日復多風。萬古繁花地,三杯感慨中。步畦憐小摘,攀樹惜初紅。靄靄微云外,哀哀何處鴻。
槳聲燈影秦淮水,燭轉蓬飄劍外身。為問江南舊游地,好天良夜付何人。
鳳山東海際,蒼翠白云封。峭壁懸梯近,幽林掛瀑重。虹蜺侵絕澗,星漢接危峰。不見燒丹者,空憐避世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