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 其二
今年淮西蹙胡騎,王師盡掃無余類。
武王伐紂報豐年,今者驕陽豈天意。
東求三茅西采石,塔中至人肯徒視。
明朝掣電駭翻盆,婦子猶能飽遺滯。
今年淮西蹙胡騎,王師盡掃無余類。
武王伐紂報豐年,今者驕陽豈天意。
東求三茅西采石,塔中至人肯徒視。
明朝掣電駭翻盆,婦子猶能飽遺滯。
今年淮西擊退了胡人的騎兵,朝廷軍隊將敵人全部掃除。就像武王伐紂后迎來豐年,如今這驕陽肆虐難道是天意?向東到三茅宮、向西到采石磯祈雨,塔中的高人怎會坐視不管。明天要是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婦女和孩子還能靠剩余的糧食吃飽。
淮西:古地區名,在今安徽中部、湖北東部長江以北一帶。蹙:逼迫、擊退。胡騎:指金兵。
王師:朝廷的軍隊。無余類:全部消滅。
武王伐紂: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推翻商朝統治。這里借指宋軍擊退金兵。
驕陽:烈日。
三茅:指三茅宮,道教圣地。采石:即采石磯,在今安徽馬鞍山。
至人:指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這里指塔中修行者。
掣電:閃電。駭翻盆:形容雨下得像翻倒盆子一樣大。
遺滯:指剩余的糧食。
此詩創作時間應是南宋時期,當時朝廷軍隊在淮西地區擊退了金兵,取得軍事勝利。但與此同時,當地遭遇旱災,驕陽肆虐,百姓面臨糧食短缺問題。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懷著對勝利的欣喜和對百姓的關切創作此詩,通過祈雨表達對百姓生活的憂慮和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百姓生活的關懷。其突出特點是將軍事勝利與旱災困境相結合,借祈雨反映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大作,但反映了南宋時期社會狀況和詩人的人文情懷。
春去人間遠,何方覓黑甜。秋聲侵甕牖,雨色掛飛檐。欲海人爭溺,文淵我自潛。驪珠偶然得,捻斷數莖髯。
晉室之輔,有葉未墜。如履薄冰,兢兢其畏。世無伯樂,鹽車伏驥。況彼參母,亦惑三至。
江城縹緲度飛鴻,露下高天月正中。宮調誰家歌白苧,商飆昨日到青桐。云迷八駿應回轡,涼入三邊合奏功。桂楫蘭橈期不至,芙蓉開滿五湖東。
目斷黃云雁影沈,秋聲無不攪離心。月中人去青山在,一段清愁自不禁。
聞君何事病懨懨,鎮日焚香不捲簾。莫怪藥囊嘗處苦,還知蔗境老時甜。一團清氣難隨俗,百甕黃齏足養廉。造化小兒從此遁,吉人天相不須占。
崇因開寶構,金碧畫相輝。禁蹕隨曦馭,曾城轉斗機。梵音獅子吼,妙相鴿王歸。洛水浮神篆,天花滿御衣。塔疑從地涌,棟儗入云飛。上行乘今果,群迷悟昨非。慧珠常自照,法雨遍成霏。但起真如念,梯梁即可幾。
莫放銀盤上海東,燈花何喜也能紅。殷勤留著花梢露,猶恐鈞天是夢中。暈碧裁紅點綴勻,六朝瓊樹掌中春。興亡誰識天公意,青蓋朝來帝座新。空將衰淚灑吳天,百感中來只慨然。老阮不狂誰會得,衣冠今日是何年。
凱上人,南游越王之古臺,飛錫近自龍溪來。雪晴戴笠走相訪,為報窗外梅花開。大庾嶺頭春信早,五葉一花談未了。曹溪香水接龍溪,鐵石心腸向誰道。鐵中有黃金,鑄出瑰奇磊落之貞心。石中有白璧,琢出崒律巉碞之老骨。何年移種龍溪旁,影落袈裟月到窗。維摩帳底定初起,天女散花春滿堂。凱上人,向何處,來往虛空本無住。二千里外白頭翁,三年不蹋西湖路。山中猿鶴寄書來,我亦相期看花去。
我到更闌拽影只,愛此無人山隴尺。黝黝山口吞蛙語,行行不覺心不悟。蛙聲漸止如聽月,月聲倒瀉千山入。泡桐千喇不敢吹,用以貯之待明發。我且停足度其音,求能舉步中其節。須臾風至萬蛙作,梧桐新綿搖欲落。此時明月何如也,只在云中稍歇者。有似皇皇交響樂,主弦讓與和弦托。我聽至此不得已,蹈之舞之若瘋使。風樹漸止蛙漸疲,月在西山枕夜睡,眇目依迷音渺細。我知此曲號催眠,涼生有如母拍肩。夢中恍覺鈞天透,開眼月去去已久。
石亂香甘凝不流,何人品第到茶甌。可能一勺長安水,瞞得文饒老舌頭。
青山不入俗士眼,誰肯著樓招喚渠。徑草不鋤花又老,一簾新雨了殘書。三間屋與佛同住,紙帳梅花煙雨寒。有客肯來清話否,上樓借與好山看。
怎奈花殘又鶯老。檻里青梅數枝小。新荷長池沼。當晴晝、燕子聲鬧。亭欄花綻顏色好。風雨催催、等閑開了。酒醒暗思量,無個事、甚剛煩惱。
丹楓零落白云飛,別墅風長酒力微。坐待池菱炊飯出,行逢野菊戴花歸。沙鷗貪看臨秋水,林鵲從教亂夕暉。朝市久違疏散性,欲從漁父問荷衣。
沉香亭上酒醒遲,正是君王賜浴時。知爾先秋畏搖落,十分春色在蛾眉。
開山妙手春秋筆,刻鏤空靈乃爾工。光怪有時驅萬態,莫言嫡乳嬗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