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光上人還湖南光丞相吳元忠之母弟舊名惇字元常以進士入官已而棄家祝發云
棄家忽若遺,四海吳元常。軒冕安足輕,妻孥等毫芒。
古來惟仁者,有勇故莫當。棖也自多欲,此心焉得剛。
相君抱壯烈,慷慨志亦償。徒悲蕭長倩,屢折終堂堂。
子居真俗間,袖手毎在傍。十載復相見,掛帆上瀟湘。
我居卞峰顛,萬仞凌穹蒼。何時一茅屋,共結兩道場。
棄家忽若遺,四海吳元常。軒冕安足輕,妻孥等毫芒。
古來惟仁者,有勇故莫當。棖也自多欲,此心焉得剛。
相君抱壯烈,慷慨志亦償。徒悲蕭長倩,屢折終堂堂。
子居真俗間,袖手毎在傍。十載復相見,掛帆上瀟湘。
我居卞峰顛,萬仞凌穹蒼。何時一茅屋,共結兩道場。
舍棄家庭如同丟棄外物,四海之內都知曉吳元常。高官厚祿哪里值得看重,妻子兒女如同毫芒一般。自古以來只有仁者,有勇氣所以無人能擋。申棖欲望太多,這樣的心怎能剛強。丞相懷抱壯烈之志,慷慨的志向也已得償。只悲嘆蕭長倩,多次受挫卻始終堂堂正正。你生活在世俗之間,常常袖手旁觀。十年后再次相見,你掛帆前往瀟湘。我居住在卞峰之巔,高聳萬仞直插蒼穹。何時能有一座茅屋,共同結下兩個修行的道場。
軒冕:古代卿大夫的車服,借指官位爵祿。
妻孥:妻子和兒女。
棖:指申棖,孔子弟子。《論語·公冶長》:“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相君:指丞相吳元忠。
蕭長倩:即蕭望之,西漢大臣,多次受排擠仍堅守正道。
卞峰:山名。
道場:佛教、道教誦經禮拜、修道的場所。
光上人即吳元忠之母弟吳元常,他本以進士入官,后棄家出家。詩人與他十年后重逢,此時光上人要回湖南,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詩中體現了當時社會有人看淡功名利祿、追求精神解脫的風氣,也反映出詩人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認同。
這首詩主旨是贊賞友人棄家修行的勇氣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同時表達自己的歸隱之愿。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思想和情感傾向。
楊白花,飄飄落誰家?渡江江水闊,江岸多泥沙。歸來舊時樹,不妨舊棲鴉。楊花不來楊葉愁,江水晝夜隨東流。
酒如金波臘不流,誰其贈余許趙州。壚頭一傾千日醉,頓掃抑塞磊磈之窮愁,且為莫脫青貂裘。趙州生平未相見,英雄肝膽寧謀面。古人不作今人稀,醉語蒼黃斗誰健。
不如池上藕,花葉得相連。花落蓮房見,青青子可憐。
砌下羅裙濕露香,芳莖時復罥衣裳。小姨只斗忘憂草,那識懷中有斷腸。
厥貢元稱下,荒年亦自輸。但聞鬻妻子,寧復問田廬。水土司空職,漕渠太史書。何時睹河洛,萬姓免為魚。
露下天高,最是中秋景勝。喜銀蟾、十分增暈。嫦娥飛下,見霧鬟風鬢。念八景園中,畫誰能盡。慢奏云韶,美斟仙醞。清不寐、桂香成陣。只愁來夕,又陰晴無準。卻待約重圓,后期難問。
一生不買真清譽,平日不歌招隱詩。底事琢山成大字,有名還被眾人知。
清漪感蘋末,悠然自成文。得月稍綺麗,含霞太繽紛。
自顧無長技,任人論拙巧。臣朔復何嗟,能事足溫飽。閒佇池頭樹,花開顏色好。記否雨東風,花落無人掃。
一上高樓,夕陽影里無窮路。冷煙衰草送秋時,曾記臨岐語。歸信莫教輕誤。恨西風、偏成間阻。虛窗促織,別院寒砧,總添愁苦。過盡征鴻,踟躇沒計傳衷素。織將錦字又模糊,顛倒難重數。小月花梢微露。鏡臺前、暗窺眉嫵。玉簫聲斷,金鴨香寒,夢回誰訴。
早年八九吞云夢,老見乾坤四海心。為語江云緩飛去,從龍還用作甘霖。
可憐稱二八,逐節似飛鴻。懸勝河陽伎,暗與淮南同。入行看履進,轉面望鬟空。腕動苕華玉,衫隨如意風。上客何須起,啼烏曲未終。
霜染半江樹,江干視疾時。病馀憐汝瘦,世難感吾衰。定望長依倚,翻成久別離。西風吹老淚,不斷似蠶絲。
大雅推前輩,領袖群采先。翩翩皇華節,蹀?春明間。山川何碩儼,湖水亦凝然。清輝澄金鏡,冰雪靜炎天。遁思林泉駕,省眼借名賢。時事值紛紜,砥礪徒自憐。矯矯煙霄客,猗歟簪紱仙。猿鶴久相狎,芝草若為延。顧茲秣陵選,秋風速錦韉。
往歲坤成節,群生鼓舞中。至公同造化,和氣浹羌戎。佐佑三王治,彌縫十亂功。戎衣何日定,無處問高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