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九峰長老
已透韶陽向上關,蔬盂茗椀毎開顏。
頭顱無意掃殘雪,毳衲徒來著壞山。
瘦節直疑青嶂立,道心常與白鷗閑。
歸來天末一回首,應在孤峰煙靄間。
已透韶陽向上關,蔬盂茗椀毎開顏。
頭顱無意掃殘雪,毳衲徒來著壞山。
瘦節直疑青嶂立,道心常與白鷗閑。
歸來天末一回首,應在孤峰煙靄間。
您已參透韶陽禪法的高深境界,手持蔬食碗與茶碗時常常展露笑顏。無意去清理頭上如殘雪般的白發,只身著破舊僧衣在這破敗的山間。您清瘦的身姿就像直立的青山,道心常常如悠閑的白鷗。我歸來在天邊回首望去,您應該還在孤峰的煙靄之中。
韶陽向上關:指韶陽禪法的高深境界。韶陽,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云門宗的創始人文偃禪師住韶州云門山,后世稱其禪法為韶陽禪法。
蔬盂茗椀:蔬食的碗和喝茶的碗。盂,食器;椀,同“碗”。
毳衲:指僧衣。毳,鳥獸的細毛;衲,僧衣。
壞山:破敗的山。
青嶂:青山。
白鷗閑:像白鷗一樣悠閑自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拜訪九峰長老后所作。當時佛教禪宗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詩人與長老交流后,對長老的修行境界和精神風貌十分欽佩,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敬意。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九峰長老的高深禪法和高潔品格。其突出特點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描寫展現長老形象,營造出清幽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與僧人交流的文化現象,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云邊無處望歸驂,一片離情逐暮帆。猶待聯翩載黃鵠,同吹簫管過淮南。
官人時樣不相稱,僮仆偏憐有發僧。浮世生涯風外絮,異鄉心事夜闌燈。閒拈禿筆連箋寫,凈拂疏欞對雨憑。何處天南歸去路,云山猶自隔層層。
日出群動發,大小各有營。之子何所為,泊然坐沈冥。抽翰掞華辭,躑躅畏時英。累卻不遽前,一出萬象驚。銜杯藉高詠,指顧浮云凝。勖哉深沉思,此物未可輕。奚必公與卿,然后展高名。不見揚馬輩,為郎動西京。
少年曾任俠,未老便抽身。撫劍思前事,登壇屬后人。樹同司馬大,瓜救故侯貧。磊塊聊全酒,逍遙且任真。圍棋閑訪謝,擊缶或歌秦。聞說稱觴地,瓊花刺眼新。
詩人比興隱而彰,三百馀篇妙義藏。已識鴟鸮為巧婦,仍知杕杜是甘棠。書生未省離城闕,物理何從見否臧。閉戶先生學不厭,更同許郭辨毫芒。未捐辛苦讀書燈,老矣猶懷伯業能。齊國吹竽吾獨否,荊山泣玉恨難勝。滿籯自足傳兒子,堆案何勞謝友朋。已注蟲魚窮窈眇,卻游溟??贷d鵬。
月明林下獨凝神,疏影橫斜為寫真。凈掃蛾眉妝鏡女,輕移瓊袖倚欄人。偏宜皓月偏宜雪,不受狂風不受塵。卻怪南枝花滿樹,北枝猶自未經春。
《宋書》傳隱逸,首著陶淵明。名文歸去來,所志在躬耕。本來隱逸士,非不重功名。時艱力不屬,脫然謝簪纓。人不可無勢,桓溫語足征。孟嘉亦豪杰,尺寸無所憑。偃蹇居掾屬,徒為螻蟻輕。五斗悔折腰,此意通彌甥。細讀孟君傳,可以知此情。俗儒辯甲子,曲說徒瞢騰。
種玉未渠久,疏篁長兒孫。勝會不在多,何須辟疆園。我觀榛蕪地,塵思紆且煩。蕭森對此君,清涼徹心源。草木初無情,妄作凈穢觀。乃知識種子,正是生死根。
晨窗林影開,夜枕山泉響。隱去復何求,無言道心長。
是何年大海竟揚塵,陸路接蓬山。看楂枒老樹,嶙峋怪石,猶喚飛仙。驚起玄云似墨,挾雨過危巔。聽瀑巉巖外,隱隱鳴鸞。天際觚棱縹緲,望琳宮遙聳,鐵索難攀。悵浮生寥落,無計脫塵寰。獨徘徊、西風磴道,望滄溟、鰲背有無間。閑鷗外,有星槎過,去已千年。
大函別館勢崚嶒,玳瑁筵開客并登。笑指天都宜盼望,坐依霄漢若鶱騰。談揮玉麈紛成綺,酒進金卮涌似澠。檐際星垂雙佩劍,尊前花艷九華燈。石門并列山中相,栗里還招社里僧。飛蓋三更驚月出,揮毫四座蔚云興。已誇兔苑稱枚叟,更喜龍門御李膺。文變深林甘隱豹,翮摶北海快飛鵬。賦成但乞題元晏,禪定何疑出上乘。梅柳將春淩積雪,松筠向晚傲層冰。朗陵象緯書堪紀,謝氏池塘句可憑。經著五千浮紫氣,杖攜太乙失蒼藤。黑貂敝矣悲羈旅,皓首陶然慶得朋。北斗闌干歡未歇,歸來萬井旭東升。
水淡珠多白,水咸珠多黃。月光化為水,來養明月珰。
靈源一派自銀河,千古橫槎照碧波。玉兔光澄天上魄,金鱗戲躍水中梭。壯年別去鄉心切,清夜追隨逸興多。為問漢廷賢使者,當時勝覽竟如何。
檐花舊滴,帳燭新啼,香潤殘冬被。澹煙疏綺。凌波步、暗阻傍墻挑薺。梅痕似洗。空點點、年華別淚?;W愁,釵股籠寒,彩燕沾云膩。還斗辛盤蔥翠。念青絲牽恨,曾試纖指。雁回潮尾。征帆去、似與東風相避。泥云萬里。應剪斷、紅情綠意。年少時,偏愛輕憐,和酒香宜睡。
漢苑文章首,先朝侍從臣。三君同海岳,一老是星辰。作直稱遺古,推賢更得鄰。當時客漸進,文舉氣無倫。陳竇圜中土,蕭劉澤畔人。蟪蛄喧日夜,蘭桂歷冬春。舊學商王重,清流漢史均。范宣誰讓晉,衛鞅欲專秦。獨指孫宏被,仍污庾亮塵。十年耕釣樂,七略較讎新。當戶無芳草,洪流逸巨鱗。睚眥流訾訾,鉤黨報申申。告密牢修急,經營偉節神。霜華飛暑月,劍氣徹秋旻。明主終收璧,宵人失要津。南冠榮袞繡,北郭偃松筠。艱險思良佐,孤危得大臣。東山云壑里,早晚下蒲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