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法華山懷慈上人
我無適俗姿,發(fā)興在林嶂。前身一義墮,好山輸百丈。
永懷住山人,敗毳裹龍象。頻驅(qū)塵外軫,徑抵云雨上。
道人初怪問,斗絕何從訪。師居不難尋,天壁愕異狀。
風煙自蕭散,草木更森長。道人聊復爾,仁者作是想。
重來傍岑翳,眼凈人亦王。虎谿雖不過,鷲嶺聊得望。
遙知師囅然,跛跛又安往。
我無適俗姿,發(fā)興在林嶂。前身一義墮,好山輸百丈。
永懷住山人,敗毳裹龍象。頻驅(qū)塵外軫,徑抵云雨上。
道人初怪問,斗絕何從訪。師居不難尋,天壁愕異狀。
風煙自蕭散,草木更森長。道人聊復爾,仁者作是想。
重來傍岑翳,眼凈人亦王。虎谿雖不過,鷲嶺聊得望。
遙知師囅然,跛跛又安往。
我沒有迎合世俗的姿態(tài),興致都在山林峰嶂。前世因一念之差,讓百丈禪師獨占了好山。我一直懷念那山中的住世之人,破衣裹著如龍象般的大德。我頻繁驅(qū)使著車馬,徑直抵達那云雨之上。道人起初驚訝詢問,這陡峭之地從哪來尋訪。師父的居處不難找尋,那天壁呈現(xiàn)出驚人模樣。風煙自然地消散,草木更加茂盛生長。道人不過如此,仁者應作如是想。再次來到這山旁的樹蔭下,眼目清凈人也有王者風范。雖沒走過虎谿,但也能眺望鷲嶺。遙想師父定會開懷大笑,我這一瘸一拐又要往哪去。
適俗姿:迎合世俗的姿態(tài)。
義墮:指一念之差。
百丈:百丈禪師,唐代高僧。
敗毳:破舊的毛織物,這里指破舊的衣服。
龍象:比喻大德高僧。
軫:本指車后橫木,這里代指車馬。
斗絕:即陡絕,形容山勢陡峭。
天壁:陡峭如壁的山峰。
虎谿:在廬山,傳說慧遠法師送客不過此溪。
鷲嶺:即靈鷲山,是佛祖說法之地。
囅然:笑的樣子。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向往山林禪意生活。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世俗紛擾,詩人在尋訪法華山、懷想慈上人時有感而發(f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隱居山林、修行之人的向往與敬意。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禪意相結合,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精神追求和文學表達。
輕飆拂涼樹,明月浸清波。酒醉呼不醒,萬物將吾何。
青山云去后,古樹鶴來初。安得結茆屋,閉門觀古書。
青山日未上,綠樹云猶濕。溪回路轉深,扁舟何處入。
山前去路賒,江上片帆遠。家鄉(xiāng)在何處,一日腸九轉。
雨助風聲燕欲歸,
誰教我尚著征衣。
自憐未讀憫征賦,
霜雪鬢間猶庶幾。
虛白追陪歷四春,知君學海又經(jīng)神。
拱年月課蹤非舊,八戰(zhàn)秋闈跡尚新。
煮茗必兼蘇陸味,薰香如晤馬班身。
欣瞻瓊宴華堂啟,蘭桂盈階喜氣伸。
椒閣春寒掩綺屏。
曉云如墨靜愔愔。
幽蘭憔悴惜馀陰。
慵制紅鹽翻妙曲,
奈教白博冷瑤琴。
爐煙微裊一痕青。
百花叢里試新妝。不許巫山枉斷腸。牡丹風揚曲聲長。
寒食清明間節(jié)序,綺窗朱戶少年場。燕泥香潤落空梁。
石榴裙卷足如霜,折得紅蓮滿抱香。羞向人前女兒貌,手遮西日看湖湘。
弱袂長鬟蕩水中,釧文釵影入荷叢。鳴榔驚起韓朋鳥,一個西來一個東。
苔色排檐綠上階,
詵詵衿佩集虛齋。
耳根厭聽閒風雨,
惟有讀書聲最佳。
三春好日幾晴乾,不遣風花一片殘。擁樹山云長帶雨,捲簾江閣尚留寒。繁枝照眼知誰共,尊酒多情且自寬。莫更題詩寄相憶,恐增懷抱在東闌。
出郭深杯不住乾,忍教春色望中殘。江花欲喚山花發(fā),杜雨其如臘雨寒。虎瞰西連銅柱險,鳳池東注海門寬。追游幾許陪疏放,乘興還應此未闌。
佳友難為別,何時重盍簪。
客衣黃葉滿,書屋白云深。
落月生離夢,寒蛩助越吟。
抱琴從此去,虞氏有遺音。
長安攜手問游梁,曾憶同時謁建章。
開閣爾為丞相客,過江吾愧尚書郎。
遙知羔幣辭蓮府,老向騶車負草堂。
明日東歸變名姓,儻逢梅福在吳閶。
甘泉日永秩南訛,
清氣重云入句多。
性理精研過盛夏,
豈因白首廢編摩。
憶昔游成均,千言談笑成。
杰立群雋上,少日騰英聲。
大當持荷橐,小當?shù)桥铄?
戢翼久不振,一旦朝陽鳴。
折得花枝襯粉容,
踏青歸去興猶濃。
游人未解春光好,
不看花枝只看儂。
指煙巒一角,認十載、舊歡場。記花塢題紅,柳堤拾翠,春滿江鄉(xiāng)。
芳塘。半篙漲暖,約蘭閨彩伴泛輕航。不識閑愁滋味,憨嬉九十韶光。
神傷。驀地飲離觴。分袂悵河梁。縱雁足傳情,蠅頭寄恨,輪轉柔腸。
凄涼。夜來細雨,慰無聊誰與話西窗。一夕心馳洛浦,夢回人隔瀟湘。
野菊寒籬下,
幽蘭傍澤隈。
牡丹生富貴,
還許待春來。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