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珠曇規二禪者歸湖外乞詩二首 其二
獨秀峰前見,林間憶語離。
游觀如昨夢,換謝若晨炊。
柳絮飛千尺,殘陽隱半規。
打包湖外去,探道就鉗搥。
獨秀峰前見,林間憶語離。
游觀如昨夢,換謝若晨炊。
柳絮飛千尺,殘陽隱半規。
打包湖外去,探道就鉗搥。
曾在獨秀峰前相見,林間回憶起分別時的話語。過往的游覽經歷如同昨日之夢,人事的更迭就像早晨的炊煙般易逝。柳絮飄飛千尺,殘陽只露出半圓。你們收拾行裝前往湖外,去探尋佛法真諦。
獨秀峰:一座山峰名。
換謝:指人事的更迭、變化。
半規:半圓,這里指殘陽。
打包:收拾行裝。
鉗搥:原指打鐵的鉗子和錘子,這里比喻對佛法的磨煉、探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作者在與曇珠、曇規兩位禪者分別時所作。當時禪者們可能要前往湖外繼續修行、探尋佛法,作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與禪者的分別以及對時光和佛法的感悟。其特點是將情感與禪意融入自然景象之中,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體現了當時與禪文化相關的詩歌創作風格。
爐裊麝香濃。花影重重。夢醒倚枕意還慵。試問海棠知道否,昨夜東風。
憔悴鬢云松。蹙損眉峰。銜泥雛燕覓芳蹤。無那新愁愁怎解,明月簾櫳。
到處逢人便誚姍,十年只自誤儒冠。從知世上多皮相,聊與村童一例看。
綠樹陰陰覆客程,清和天氣暢游行。多情最是堤邊柳,解折輕腰學送迎。
雙梧尤愜雨中聽,
莫恨庭前古月明。
簌簌西風吹又急,
卻疑攲枕得秋聲。
春看洛城花,
秋玩天津月。
夏披嵩岑風,
冬賞龍山雪。
雷轟電掣走重洋,不限來途萬里長。
破浪雙輪看雪滾,飛煙幾縷斗風狂。
教傳東土天能主,市互西歐海失防。
流禍莫如鴉片毒,諸公猶競說通商。
藉寇兵誰罪,佗城復喪軍。絕憐兒女子,縱殺虎狼群。
陰陽翻莫辨,水火益為殷。后出滿囹圄,歌謠曾見聞。
久發臨河嘆,今聞隔谷歌。蒼黎屠日甚,臣仆命如何。
虛授將軍鉞,徒橫義士戈。甲兵端欲洗,無力挽天河。
巢覆幾遺卵,泥空并壞梁。可憐歌舞地,翻盡戰爭場。
作鎮非羊杜,殉城愧許張。不知何處所,奔走自狼忙。
蝸蟄廬寒,禽啁山曉,霜迎菊序。
鄧尉前塵,羅浮冷夢,似堯年鶴語。
征裘凋敝,奚囊掇拾,剩得鬢霜幾縷。
騷心續、吟逋賦璟,硯蘸玉泉金露。
香中誓住。教花長惱,枉責約期輕誤。
月白昏黃,風梭雨線,心在孤山路。
疏泉傍竹,攜鋤親種,擬補巡檐千度。
君休問、故鄉信息,綺窗著處。
又傳高軒去幽燕,
天高氣爽步輕前。
臨歧珍重秋風緊,
兩字平安一路寬。
祖孫先后享殊榮,
胙土分茅在此城。
破虜起家歸命覆,
大吳終始在烏程。
臨岐意緒轉紛紛,為戀青山與白云。
盛世不聞歌鳳德,壯懷何事狎鷗群。
公車此去隨流輩,汗竹他年更策勛。
一臥滄江驚再出,可能免勒北山文。
一干一花山谷語,
今蘭不是古時蘭。
重陽菊畔千絲紫,
隆準曾孫卻解看。
董氏寧都盛,夫君說最良。忽捐招隱操,空貯活人方。斷簡藏家塾,殘碑立墓場。由來天報德,貤贈托名郎。
提攜雙稚子,孤月幾回秋。綵服時經眼,珠冠老上頭。院松終抱節,庭草詎忘憂。太史應裁傳,千年重女流。
薄宦六年辭故山,
故山祇在夢魂間。
簪紳何苦自纏縛,
卻羨歸牛自在閒。
盤陀十二驛,驛驛似西川。畢竟中無地,還疑小有天。
居民同伏鼠,宿客傍棲鳶。不待蟬聲苦,秋霜向鬢邊。
不斷峰巒色,何由見晉陽。傍山兔三穴,入地鼠千倉。
項為泉奔癭,牙因棗熟黃。吳兒莫相笑,風俗古陶唐。
庭樹風涼又仲秋,去年同此話瀛洲。
辭華各擅無雙艷,品格都居第一籌。
鴨綠江濤流別恨,神嵩山月照離愁。
賁然何日重酬酢,共解相思溯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