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復和亦次韻 其一
我慚問舍未知方,君亦依然臥上床。
有紙遮風良不惡,無人炙手自生涼。
應憐佛屋鐘魚近,不自官居屏障妨。
相去九齡今幾代,風流未減笏為囊。
我慚問舍未知方,君亦依然臥上床。
有紙遮風良不惡,無人炙手自生涼。
應憐佛屋鐘魚近,不自官居屏障妨。
相去九齡今幾代,風流未減笏為囊。
我慚愧自己不知置地安居的辦法,你也依舊安臥在床上。有紙來遮擋風倒也不錯,沒有人來阿諛奉承,自己倒也自在清涼。你應該會憐惜這離佛屋的鐘和魚磬聲很近的住處,不會覺得官府居所的屏障有什么妨礙。我們與九齡公相隔了多少代啊,但那風流韻致未減,還像他一樣把笏板插在囊中。
問舍:指購置田地房屋。《三國志·魏志·陳登傳》記載許汜曾向陳登求田問舍。
臥上床:典出《三國志·魏志·陳登傳》,這里可能表示安臥、閑適之意。
炙手: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這里說“無人炙手”表示沒有權貴的干擾。
佛屋鐘魚:佛屋指寺廟,鐘魚即鐘和魚磬,是寺廟里的法器。
九齡:指張九齡,唐朝名相、詩人,以風度儒雅、正直敢言著稱,“笏為囊”是說他把笏板插在囊中,有儒雅風流之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生活相對平淡、簡樸的時期所作。當時社會或許處于一種平穩的狀態,詩人與友人過著閑適的生活,由此引發了對古人風流的追思和對自身生活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坦然和對古人高尚品格的追慕。其特點在于用典自然,意境清幽,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個人情趣和文化素養。
斷石傳遺事,唐年刻永徽。庭荒靈草盡,塔壞禮僧稀。古殿含涼氣,空堂照夕暉。獨來人不問,行聽暮鐘歸。
但逐銀牌使,何堪記驛程。路迷如欲盡,山轉忽通行。列仗新羅騎,先驅渤海兵。鑿空誰計此,曾未及長纓。
笙歌歡罷散離筵,水色朦朧蘸宿煙。山響疏鐘何處寺,火光收釣下灘船。微云過島侵微月,古岸平江浸遠天。歸夢已闌風色動,孤帆仍要住無緣。
肅肅臨下,有威有容。循循事上,惟信惟忠。盛禮興樂,示慈訓恭。君臣協吉,惟道之從。
忠節元天性,尤悲不遇身。從來依草莽,何處有君臣。浩劫灰俱燼,貞閨志獨辛。表微下廷議,未足慰斯人。
槿菊叢叢繞水涯,深紅淺紫映山家。平生不識春風面,籬落秋深各自花。
浮。十里平湖漾碧流。呼鴛侶,同上木蘭舟。
喜托兼旬愛,真成萬里違。不堪懷別恨,賴是故鄉歸。目極連山阻,帆開帶雨飛。平生苦情累,幾日重依依。
幾夜風云入倡酬,一朝岐路攬吳鉤。天懸大陸雙龍語,霧擁寒山疋馬愁。憶戴未闌王子興,登仙猶滯李膺舟。秋期倘問垂綸客,散發同看大海流。
不學東方朔,歸尋馬子微。人間無藥賣,海上有云飛。谷煖金鵝大,溪深土鴨肥。當年種桃種,高過石樓扉。
淵澄如止水,泉活有馀波。梅到清香處,君應風味多。
丹青徒有逞諠嘩,有足由來不是蛇。殺將破軍為柱國,君今官極更何加。
千年玉骨掩塵沙,空有馀妍剩此花。何似原頭美人草,樽前猶作舞腰斜。
高嶺出云表,白晝生虛寒。冰霜四時凜,星斗咫尺攀。其陰控朔部,其陽接燕關。澗谷深叵測,梯磴紆百盤。坳垤草披拂,崎嶇石巑岏。輪蹄紛雜遝,我馬習以安。恍然九天上,熙熙俯人寰。連岡束重隘,拱揖猶城垣。停鞭履平地,回首勢望尊。綿衣遂頓減,長途汗流韉。亭柳蔭古道,園果登御筵。境雖居庸北,物色幽薊前。始悟一嶺隔,氣候殊寒暄。小邑名宣平,相距兩舍間。牛羊歲蕃息,土沃農事專。野人敬上官,柴門暮款延。休養嘉承平,禹跡邁古先。漢唐所羈縻,今則同中原。大哉輿地圖,垂創何其艱。張皇我六師,金湯永深堅。
寒日川原暗,顛風草木昏。捉襟愁肘見,語客畏聲吞。曠蕩疑人少,倉皇覺馬奔。勿驚銷髀肉,長遣節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