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目宴坐
腦脂遮目乏風味,
宴坐禪床真得計。
赤眼歸宗近似之,
面壁少林聊復爾。
東坡妙語久猶新,
治目常存如治民。
但學曹參相齊法,
清夷王度不無人。
腦脂遮目乏風味,
宴坐禪床真得計。
赤眼歸宗近似之,
面壁少林聊復爾。
東坡妙語久猶新,
治目常存如治民。
但學曹參相齊法,
清夷王度不無人。
眼部油脂遮蔽視線,生活失去趣味;靜坐禪床休養,倒真是個好辦法。赤眼歸宗的情形與這近似,達摩面壁少林也不過如此。東坡先生的妙語至今猶新,他說治眼要像治民一樣用心。只需學習曹參治理齊國的方法(無為而治),太平法度之下不缺明達之人。
腦脂:指眼部因疾病堆積的分泌物或脂肪,此處代指眼疾導致的視物模糊。
宴坐:靜坐,佛教用語,指安心坐禪。
赤眼歸宗:可能指歸宗寺(禪宗名寺)中患眼疾的禪僧,或借指類似因眼疾靜修的狀態。
面壁少林: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典故,此處借指靜坐修行。
東坡妙語:蘇軾曾有關于治眼如治民的比喻,強調用心養護。
曹參相齊法:西漢曹參任齊相時,采用黃老之術,無為而治,使齊國安定。此處借指治眼需順應自然,不強行干預。
清夷王度:指太平清明的法度、秩序。
此詩或為作者因眼疾困擾時所作。宋代文人常融合佛道思想調節生活,詩中引用達摩面壁、蘇軾妙語等,反映了當時文人借禪修緩解病痛、借古喻今的創作背景,可能暗含對治世理念的思考。
全詩以‘病目宴坐’為引,通過禪修場景與歷史典故的結合,將個人病痛升華為對治世之道的思考。既體現了面對疾病的豁達,又借‘治目如治民’‘曹參之法’傳遞無為而治的理念,短小而意深。
烏葛唐巾白苧裘,掃庭終夕共淹留。
醉中談論心猶壯,老去歌歡淚亦流。
對客呈詩如獻佛,課兒收橘當封侯。
明年好理西風棹,重約三吳爛漫游。
行遍山巔又水涯,尚無紅葉與黃花。
長松夾道六七里,小墅通村十數家。
竺國云深僧寂寞,草堂洞古石嵯牙。
野翁共醉官壚酒,扶醉歸來已暮鴉。
天門雷動開風云,內前盡給羽林軍。
圣人神武授方略,斬將搴旗各駿奔。
王師所過如時雨,洗濯焦枯向荊楚。
重宣德意吊遺黎,素服軍前釋俘虜。
全家到闕拜上恩,詔書為筑先臣墓。
翼翼山千朵,蕭蕭屋數間。
石崖不可度,門徑幾曾關。
綠樹經秋在,白云終日閑。
依稀鏡湖曲,西島水回環。
昆吾莫邪輕毛錐,平生故人皆引去。
剡溪之皙絳邑黔,獨與石君作一處。
中書間起免冠謝,輒被溺冠仍嫚罵。
見幾自媿后穆生,正恐髠舂不與赦。
有時怒髪豎相如,熟視蒙恬挽其須。
泓尤淪棄敢自愛,老龜支床息猶在。
荊山風雨朝暮號,璞在吾懷足何罪。
恨不雪恥酬諸姬,背水一戰漢為池。
楮生不改舊邊幅,三褫何但高閣束。
客卿騎項百折磨,猶恐玄能赤吾族。
此時不平義重生,陽城裂麻欲死爭。
平生國士立橋下,誓死守此漆身啞。
未草閑居賦,聊從薄宦游。
江湖明老眼,風雨暗孤舟。
客況何曾好,吾生本自浮。
終然愧農圃,將有事西疇。
腸結錐可解,眉皺熨可伸。獨不禁子規,日日啼春心。
春風醉行客,門外芳草深。芳草已無路,行行又何處。
東園花柳多,賤妾不復顧。秋胡夫不夫,買臣婦不婦。
人心匪金石,悔不隨郎去。
萬家大縣舊留都,一派中江入太湖。
縮項魚肥人鲙玉,長腰米貴客量珠。
府分南北寒蕪合,橋直東西夜市無。
卻是旗亭浮蟻美,杖頭能費幾青蚨。
秉燭追游憶盛時,歡悰終較昔年稀。
柳多客折涼陰薄,薇少人餐雨綠肥。
胡蝶覺來方識夢,海鷗飛去未忘機。
相逢且可談風月,莫話興亡與是非。
桃柳參差出短墻,小樓突兀看湖光。
出門便與青山對,讀易能消白日長。
硯石洗來如玉潤,藥苗曬得似茶香。
鄰僧亦有通文者,常把詩來惱漫郎。
郊居守歲若為情,一歲中間百事經。
建業長男方入拜,桐江小女又歸寧。
蒙頭被暖先高臥,婪尾杯空且獨醒。
席上梅花開勝雪,寒香盡足慰飄零。
春光搖搖一萬里,野粉殘英空蜀水。
天人愁濕紅錦窠,萬里移根淚如洗。
蒼苔裹枝雪墮地,雨中聞有西南使。
化為黃鵠凌空青,開時銜花落銜子。
綠章青簡下蓬萊,滯魄游魂恨未已。
至今鸚鵡啼猩紅,不隨明月葬空中。
避喧遷出郭,歲晚尚擔簦。
陋室大于斗,長途滑似冰。
豈無問字酒,共守讀書燈。
老病須微祿,歸田恨未能。
連轡行春自作期,尋芳卻笑我來遲。
三杯云液花前酌,一曲瓊簫竹下吹。
滄海桑田非舊日,石泉槐火有新詩。
山中道士閑于鶴,門外紅塵總不知。
凄涼攜子女,冠佩赴重陰。
塌井千年事,青天此夜深。
哀辭山石刻,恤典海舟沈。
里族南薰夢,東都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