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東坡五更山吐月 其三
三更山吐月,
無睡客還起。
風微一鐸鳴,
歷歷正談此。
此身如傳舍,
幽懷湛秋水。
茲游共昔游,
定非聊爾爾。
三更山吐月,
無睡客還起。
風微一鐸鳴,
歷歷正談此。
此身如傳舍,
幽懷湛秋水。
茲游共昔游,
定非聊爾爾。
三更時分,山巒間吐出明月,無法入睡的旅人又起身。微風輕拂,風鈴發出一聲清響,清晰地談論著這些情景。此身如同暫時寄居的旅舍,幽遠的情懷像秋水般澄澈。此次游歷與昔日游歷相同,必定不是隨便如此的。
次韻:和詩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順序創作。
鐸(duó):大鈴,此處指風中作響的鈴鐺或類似器物。
傳舍:古代供行人休息的客舍,此處比喻人生如短暫寄居。
聊爾爾:隨便、隨意的樣子,“爾爾”為語氣詞。
此詩為作者次韻蘇軾《五更山吐月》組詩的第三首,當創作于與蘇軾交游或追和其詩作期間。詩中“茲游共昔游”暗示作者曾有類似游歷經歷,或為記錄某次夜不能寐、與友人談景抒懷的真實場景。
全詩以“山吐月”起興,由景及情,借“傳舍”“秋水”等意象,將游歷中的所見所感升華為對人生的哲思。語言平實而意蘊深沉,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與對生命本質的思考。
古寺長林懷葛鄉,白云關上睆晴光。
繞欄朝映陽臺紫,出岫秋鄰粟里芳。
信節便成游物外,停驂猶自縶名韁。
愿鞭黃囷攜仙逸,共和卿歌補舜裳。
勝賞如今不偶逢,東南具美自天鐘。童迎客慣門常掃,屐到山深徑亦從。頻遇好花開笑口,緩尋芳草憩閒蹤。豪來更詫身強健,同上棲云第一峰。
湖船春水笑相逢,自信窮鄉樂事鐘。香社壺觴諸老會,舞雩童冠幾人從。柳塘波漫知魚樂,松塢云深企鶴蹤。白雪再歌琴再鼓,夕陽天外數青峰。
何處瑤姬款戶來,
薔薇花下暫裴徊。
分明粉蝶通消息,
未有人知一朵開。
匡居終日只欽欽,
一寸靈臺萬古心。
鹿洞象山前路在,
頻思寡過到而今。
足趲巨靈神岳頂,
摩天黃鶴斗參橫。
茫茫下屆東南坼,
虎擲龍孥我獨行。
似則似,是則不是。
縱使擠之九泉下,也須出得一頭地。
休論捉月騎鯨,到了眾人皆醉。
落鴻聲里怨關山,
淚濕秋衣不肯乾。
只道一番新雨過,
誰知雙袖倚樓寒。
建纛江東久,將軍喜論文。門庭無棨戟,池榭有煙云。
曲折堪修禊,風流已冠軍。我來方夏日,涼月夜繽紛。
仗劍從戎去,堂留綠野虛。園丁晨掃徑,奴子夜烹魚。
灞上誰開壘,西湖正跨驢。清時無戰伐,衛霍有閑居。
艷淑如斯例作塵,
相逢可即昔時人。
愿將彼骨吹成土,
持葬兒今屢轉身。
樂是風波釣是閑,
草堂松徑已勝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風浪起且須還。
仙霞烽火照龍山,玉甑金庭棄草間。
慷慨孤臣提漢節,指揮諸將出雄關。
蒙茸壘嶂潛師度,鼓角嚴城振旅還。
勞苦西平功第一,江東坐鎮羽書閑。
一曲亭前水接天,
放翁短棹弄風煙。
宿蘆縱有江湖趣,
猶是人間贗釣船。
牙旗玉帳卷東風,絕島同歸患難中。
故國愁春三月閏,遙天尋夢一星終。
鐵衣繡雨蠻花碧,銅鼓椎潮劫火紅。
袖手南洲觀戰局,山林未許老英雄。
東家乞蠶種,西家乞柔桑。
桑蠶尚未得,許歡制衣裳。
使君停五馬,不復顧蠶饑。
儂不食桑葉,那得腹中絲。
儂歸亦未久,歡去俄已遠。
下水一尺深,上篙一尺短。
仕宦不得意,歸來出無車。徒步義所安,焉敢競馳驅。一枝古筇杖,瘦硬蒼玉如。持之置左右,出入聊相須。
仕宦不得意,歸來食無魚。平生黎蜆腸,不羨甘與腴。古人曲肱樂,疏食飲水馀。肯為區區者,頓使初心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