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宮曝書恭覽御書故事行鄉飲酒禮諸老率諸生皆在楊先生病足獨不至賦詩見寄次韻答之
云漢昭回泮水邊,諸生拜舞鳣堂前。
老翁七十荷衣綠,弟子三千桂魄圓。
樂正足傷何必慮,伏生口授尚能傳。
墨池載酒容他日,門外侯芭也可憐。
云漢昭回泮水邊,諸生拜舞鳣堂前。
老翁七十荷衣綠,弟子三千桂魄圓。
樂正足傷何必慮,伏生口授尚能傳。
墨池載酒容他日,門外侯芭也可憐。
御書的光輝流轉在泮宮水邊,諸生在鳣堂前跪拜起舞。七十歲的老翁身著綠色儒服,三千弟子環繞如圓月般團聚。樂正足傷不必憂慮,伏生雖老仍能口授經典。他日當在墨池載酒相聚,門外的侯芭(您的弟子)也令人掛懷。
泮宮:古代學宮,代指學校。
云漢:本指銀河,此處借指皇帝御書的光輝。
鳣堂:學宮的殿堂,代指講學之處。
荷衣:儒者的服裝,此處指學者的裝扮。
桂魄:月亮,喻指團圓。
樂正:周代樂官名,此處借指楊先生。
伏生:西漢經學家,曾口授《尚書》,此處喻指楊先生雖老仍能傳學。
墨池:代指書齋或文事場所,傳說為王羲之洗筆處。
侯芭:漢代揚雄的弟子,此處代指楊先生的學生。
此詩為作者回應楊先生因足傷未能參加泮宮曝書、恭覽御書及鄉飲酒禮的寄詩而作。背景為古代學宮重視文化傳承與禮儀活動,楊先生因身體原因缺席,作者以詩慰藉并表達對其學術地位的認可。
全詩圍繞學宮典儀與楊先生缺席的情境展開,既描繪活動盛況,又安慰友人,肯定其傳學價值,體現對教育、師長的尊崇。詩中用典貼切,情感真摯,是酬答詩中尊師重道的典型之作。
去客猶為客,今宵喜有家。喚兒行綠酒,教女戴春花。自喜新正近,誰憐暮景斜。題詩逐窮鬼,無用柳為車。
劍門秋色記分司,煮茗西湖晚誦詩。青眼如君幾人在,不因鞭策獨傷時。
隴右同游幸遇君,布衣也得作南巡。浯溪崖畔尋賢士,瀟水江干吊戍臣。已去十年茶未冷,新來一甕酒猶醇。從今嶺海三千里,長對清風憶故人。
一水回環漾淺沙,竹林深處老夫家。山童招鶴穿樵徑,溪鳥窺魚立釣槎。人得居閑心獨靜,詩因吟苦句方嘉。窮居漸覺回春意,檐外梅枝已著花。
惜春正是上春時,何處春情可賦詩。吳王臺下斗芳草,蘇小門前歌柳枝。
南澗新篁雨過,西嶺長松日斜。散發孤亭相對,忘言一卷南華。
峨峨九龍峰,寒泉落冰雪。美人此傾蓋,為我滌煩熱。世涂自荊榛,肝膽無楚越。憑高一長嘯,清風滿林樾。
嘉石衡量法許平,海鄉隨處絕冤聲。饋鮮偶值懸魚在,入覲真憐鬻馬行。九石潭邊度梨嶺,獨峰江上見桐城。名公行烈來賢事,碧落秋高老氣橫。
楞伽心地有瞿曇,清富名樓足可觀。買斷江山詩料足,揭開風月畫圖寬。都無一點紅塵到,便作千雙白璧看。我欲鞭驢快幽賞,白鷗盟在不憂寒。去年清富屢求詩,今日憑闌約翠微。山帶野花堪入畫,水環汀草欲成圍。一園黃菊有馀食,兩頃白云無限衣。說與塵寰守錢虜,不勞魂夢到禪扉。
五十狂夫心尚孩,不容俗物相填?。興來自控玉蹄馬,醉后不辭金當杯。海燕來時芹葉小,野鶯啼處菜花開。春衫已備紅油蓋,不怕城南小雨催。
桐江波漸滑,霽色午方開。香火嚴蘭若,煙霞老釣臺。崖高微徑險,水轉萬山回。欲訪先生裔,相從買一杯。
孤竹先賢國,三槐故相庭。恭惟我文肅,藉甚古儀型。金掌新卿月,銀槎舊客星。青箱傳遠大,綵筆動精靈。右掖何清切,中朝重委令。判題花粲粲,嘯詠竹泠泠。宗伯司周典,尚書管漢庭。地華人更妙,名盛德惟馨。斗運天喉舌,云飛雪羽翎。趨朝群騕裊,開宴萬娉婷。舞艷圍珠袖,歌長簇錦屏。橐荷元映紫,簡竹要垂青。知貢春題榜,焚香晝鎖廳。為公植桃李,報國蓄參苓。丹扆更新詔,蒼生望永寧。芝泥看鳳下,薇閣待鸞停。傅說升調鼎,匡衡奏引經。即應清海岱,還復禪云亭。自哂依清樾,猶慚泛梗萍。卑飛惟短翅,終愿附青冥。
十年曾有約,一日此停車。白晝泛蘭舸,黃昏到草廬。樹迷千嶂暝,人望數家墟。雨后沿堤滑,巖前繞徑淤。科頭爭到疾,欹帽欲行徐。支遁寧辭杖,淵明不用舁。倦稱游客路,問是野人居。門對寒流水,池通夾道渠。樵蘇還未爨,蓬藋已教鋤。且共傾村釀,兼之薦野蔬。睡方松閣穩,月待竹窗虛。詰旦具雞黍,臨池鲙鯉魚。梁鴻新誼合,何遜舊游胥。節是中秋近,留應幾日馀。榻偕仲舉下,舟并李膺如。亦入龍池社,閒過水部閭。心從誇浹洽,跡豈漸蕭疏。浪謔頻憐爾,談詩乍壚予。扁舟尋洛浦,十里采芙蕖。吟詠因茲巧,情懷覺盡舒。立知如獨鶴,飲不任群豬。易得諧時術,難教傲性除。無金猶結客,有賦待吹噓。尚欲思投轄,何堪忍絕裾。共成餐菊約,來著閉門書。此誼如金石,應無忘厥初。
之子門生秀,傳經契獨深。還因飲冰志,更識和丸心。貧供江水饌,詩獻柏舟吟。古來推善養,尹母復如今。
山我早相知。中心頗樂之。看山臥空館。云激溪聲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