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東坡五更山吐月 其二
二更山吐月,
寂寂山家夜。
衰翁葆鬢濕,
衡移復露下。
泠泠泉可潄,
冉冉云可藉。
相攜塵外人,
共說無生話。
二更山吐月,
寂寂山家夜。
衰翁葆鬢濕,
衡移復露下。
泠泠泉可潄,
冉冉云可藉。
相攜塵外人,
共說無生話。
二更時分,山巒間涌出明月,寂靜的山家沉浸在夜色中。衰老的老翁濕潤的鬢發微垂,北斗星移動時,露水又悄然落下。清涼的泉水可以漱口,輕柔的云朵能夠依靠。與超脫塵世之人相攜,一同談論無生無滅的佛理。
次韻:和詩時按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順序創作。
二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二更約為21時至23時。
葆鬢:葆通“保”,此處指鬢發濕潤垂落的狀態。
衡移:衡指北斗星,移指星斗移動,代指時間流逝。
潄(shù):同“漱”,漱口。
藉(jiè):依靠、依托。
塵外人:超脫世俗、遠離塵囂之人。
無生話:佛教術語,指關于無生無滅、涅槃寂靜的佛理。
此詩為和蘇軾《五更山吐月》而作(次韻)。創作背景或為詩人于山間夜宿時,見月出泉流、云卷露落之景,與友人(或自我)閑談佛理,因感而發,以詩唱和。
詩中通過描繪二更山月、泉云等山間夜景,結合與“塵外人”共論佛理的場景,展現了超脫世俗的隱逸情懷。語言清新自然,意境幽遠,兼具寫景之妙與禪理之趣。
落帆侵夜色,客思正凄凄。
風撼瀟湘覆,云連宇宙低。
灑篷吹乍急,欹枕聽還迷。
懶惰無清興,誰人訪剡溪。
無雨無云曉色干,忽驚瑰璧滿簷端。
不教聲到窗前覺,應恐愁添屋下寒。
占瑞農官尋玉尺,析酲公子索金盤。
柴門睡起無多事,卷上疏簾帶竹看。
山花開滿枝,山鳥啼無時。
君胡欲棄此,自取塵污為。
山猿囓君屨,山鹿銜君衣。
挽君君不留,去去終何歸。
君為丞處是吾鄉,門對煙霞竹繞墻。
于越城荒云樹暗,代陽溪近水苔香。
的知左宦心應折,未必東歸鬢便蒼。
若過藏山山下寺,松楸憑與問凄涼。
一昨聞公幕府開,夢魂頻遶嶺頭梅。
久拋??袴辭軍去,忽有弓旌扣戶來。
茅舍相過爭借問,荷衣欲出卻徘徊。
舊時檄草今焚棄,辜負黃金百尺臺。
何處著詩癯,巖邊有隠廬。
云生春樹合,魚響夜潭虛。
住久無他姓,山空應讀書。
平分謝池月,吾亦百年居。
眇哉青松梢,高高九千尺。
兩班森道傍,暮起凄黯色。
嗟彼昂藏姿,山林端可惜。
浩然呼西風,夜深鳴蕭瑟。
此意偶相似,嘆息復嘆息。
客思曉寒凝,初陽樹外升。
氣蒸茅屋雪,聲裂野池冰。
倦路行偏遠,思山隠未能。
仆夫愁過嶺,遙指最高層。
聞說有云林,吟人未易吟。
無風常滃滃,不雨自陰陰。
宿鶴秋枝老,懸燈夜屋深。
雖于朝市遠,僧住若為心。
硯水寒欲冰,燭蠟凝成淚。
月夜天飛霜,瑣窗人不寐。
萬竹舞風青,孤松溘露翠。
樓前呼黃鶴,凄然發清唳。
天末涼風吹白云,漸看長晝少炎氛。
滿庭慈竹秋陰合,夾岸枯荷夜雨聞。
漂泊鄉關新避寇,荒唐客夢舊從軍。
起來極目西山望,故里松楸悵夕曛。
古人今人留不住,六街馬蹄浩無主。
喪車轔轔入秋草,丘垅年年無舊道。
天娃剪霞鋪曉空,幽愁秋氣上青楓。
寒食家家送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
蚤暮船爭渡,都城隔岸間。
昔為漁釣地,今作利名關。
潮探塵中事,年催客里顏。
水僊花又發,吾欲老江灣。
昔在神霄府,飛云步玉天。
玉天三十六,六梵聚飛仙。
太帝升煙殿,東皇駕鳳??。
真靈來億萬,聽演太靈篇。
青青冬嶺松,高出寒崔嵬。
憶昔可憐宵,聲如滟滪堆。
冰霜矧肯摧,枝葉故條暢。
一夕乘風雷,龍化失群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