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和春宴口號
政布青陽左個邊,
春回太極五門前。
琳宮就講三千士,
瓊箓聯名八百仙。
午夜雷霆來艮岳,
東風耒耜出天田。
頒觴紫殿君臣樂,
萬紀重和第二年。
政布青陽左個邊,
春回太極五門前。
琳宮就講三千士,
瓊箓聯名八百仙。
午夜雷霆來艮岳,
東風耒耜出天田。
頒觴紫殿君臣樂,
萬紀重和第二年。
政令頒布在春天的左個殿堂邊,春意回到太極宮五門前。華麗的宮殿里聚集講學的三千士人,玉制名冊上聯名的八百才俊如仙人。午夜的雷霆聲響來自艮岳,東風吹起皇家籍田的農具。紫殿中君臣舉杯同慶,這是重和二年的祥瑞之景。
青陽:指春天,《爾雅·釋天》:'春為青陽'。
左個:明堂的左室,古代帝王宣政的地方。
太極五門:指宮廷的殿門,代指皇家宮苑。
琳宮:華麗的宮殿,此處指講學場所。
瓊箓:玉制的名冊,此處指士人聯名的記錄。
艮岳:宋徽宗所建的皇家園林,位于汴京東北。
耒耜(lěi sì):古代耕地的農具,代指農事。
天田:皇家籍田,帝王春耕親耕以示重農的田地。
紫殿:帝王宮殿,因多用紫色裝飾得名。
重和:宋徽宗年號(1118-1119),重和二年為1119年。
此詩作于北宋徽宗重和二年(1119年)。時徽宗在位,推行文治(如士人講學)、大興土木(營建艮岳),并延續皇家春宴傳統。詩中'重和第二年'點明時間,描繪了春回宮廷時頒布政令、士人聚集、園林營造、籍田啟耕、君臣歡宴等場景,反映了北宋末期宮廷的禮儀活動與帝王的施政氣象。
全詩以春宴為核心,串聯政令、文教、園林、農事、君臣之樂,展現重和年間宮廷生活的多面圖景,是研究北宋末期宮廷文化與政治生態的重要文本,語言工整典麗,具典型應制詩特征。
此法從來妙莫窮,何須癡坐學觀空。劈開結角羅紋處,攝入圓伊三點中。
山留殘月路穿云,數里模糊認未真。鳥似喚醒人轉急,犬于臨別客還親。依稀茅屋無扃戶,寂寞茶煙少并鄰。獨有山花知我意,隨風吹入馬蹄塵。
本自無弦奏凱風,水流空洞作丁東。齏鹽老向伊耆氏,何必聞韶肉味中。
岳家父,國之城,秦家奴,城之傾?;侍觳混`,殺我父與兄。嗟我銀瓶,為我父緹縈。生不贖父,死不如無生。千尺水,一尺瓶,瓶中之水精衛鳴。
歸鴻不失洞庭群,樽酒天涯此別君。殘歲冰霜仍道路,早春書劍又河汾。驛亭駐馬淹行色,官柳啼鴉送落曛。二十年來頻聚散,那堪白首嘆浮云。
旋移黃菊不嫌遲,晴日霜庭晚更宜。閑倚石闌衫袖薄,偶然愁思入新詩。
老去行春憶少年,落花門巷子規天。高陽有路尋山簡,蘭若無人識大顛。敝服懸鶉存舊賜,御香盈袖隱爐煙。歸來借得支公馬,瘦骨如山不忍鞭。
紈扇寫寒梅,懷袖微香發。山僧骨相清,對之雙幽絕。
早發紅心驛,日暮宿池河。百里無人煙,狐兔馬前過。山明見野火,溪淺通微波。卻立時躑躅,前登益嵯峨。北風何蕭蕭,塵埃衣上多。下馬留信宿,對酒一長歌。
水鏡得閒居,修竹蔭軒廡。樵嵐城市外,迥有山林趣。幽窗宜習靜,孤坐忘百慮。風枝正韻秋,寒葉更飛雨。茲來息奔走,即此成燕處。道勝物自輕,權勢皆糞土。
莫羨金閨黼黻,好攀仙桂枝柯。悟來心境不須磨。頓泯浮華物我。返照壺天日月,休言塵世風波。長拖瘦玉泛無何。歸去煙蘿深臥。
浮云澹澹心悠悠,杖藜來作江邊游。商人打鼓催行舟,洪波不斷東南流。木葉瀟瀟荊楚秋,勸君休上王粲樓,日落滄江增暮愁。
一覺落天夢,遂吟招隱詩。攜家異鄉去,變服散人為。郿塢云開后,圭峰月上時。清秋此高興,琴酒問同誰。
土潤耕牛不受鞭,風和花鳥各忻然。老人猶記兵戈日,自后升平五十年。
前時赤旱要刑鵝,今日平田漲綠波。不特蛟龍偏得意,可知蚯蚓亦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