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內臣孫可久
故侯幽隱直城東,
草樹扶疏一畝宮。
曾珥貂珰為近侍,
卻紆絳褐作閑翁。
高吟擁鼻詩懷壯,
雅論持衡道氣充。
厭盡繁華天上樂,
始將蹤跡學冥鴻。
故侯幽隱直城東,
草樹扶疏一畝宮。
曾珥貂珰為近侍,
卻紆絳褐作閑翁。
高吟擁鼻詩懷壯,
雅論持衡道氣充。
厭盡繁華天上樂,
始將蹤跡學冥鴻。
從前的侯爵隱居在直城東邊,草木茂盛環繞著一畝大小的居所。曾經佩戴貂珰擔任皇帝近侍,如今卻穿著粗布褐衣做閑適老翁。高聲吟誦(用雅正聲調)詩興豪邁,談論高雅秉持公正道德充沛。厭倦了宮廷里的繁華享樂,才開始效仿高飛鴻雁隱跡山林。
故侯:從前的侯爵,此處指孫可久。
直城:代指都城東邊,或指唐代長安直城門一帶。
扶疏:枝葉茂盛、高低錯落的樣子。
一畝宮:形容居所狹小簡陋,典出《禮記·儒行》。
珥貂珰(ěr diāo dāng):珥,插戴;貂珰,漢代宦官冠上的貂尾和金珰裝飾,代指宦官身份。
絳褐(tāo hè):粗布制成的褐色衣服,指平民或隱士的裝束。
擁鼻:用雅正的鼻音吟詩,典出《世說新語》中謝安“洛下書生詠”的典故。
持衡:比喻主持公正,如秤桿平衡。
冥鴻:高飛的鴻雁,比喻遠離塵世的隱者,典出揚雄《法言》。
此詩為贈宦官孫可久之作。孫可久曾為皇帝近侍(內臣),后隱退居于都城東郊。詩人通過此詩贊其厭倦宮廷浮華、選擇隱逸的淡泊心境,反映了唐代部分宦官退出權力中心后的生活狀態與士人對隱逸的推崇。
全詩圍繞孫可久從宦官到隱士的轉變展開,通過對比其前后身份與生活狀態,突出其厭棄繁華、追求隱逸的高潔品格。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是唐代贈隱者詩的典型之作。
焚香掃地擁氍毹,卻飲辭葷稱病軀。臥向青山三日后,消來雜念半分無。風應掃霧開千嶂,雨為清塵遍九衢。郊罷愿頒寬大詔,坐教海宇盡歡娛。
秋夜長,今日何日此何鄉?流螢在砌苔在墻,明星滿天月照床。東西南北路渺茫,車何為乎水中央?秋夜長,今日何日此何鄉?
七十二湖春浪濃,風力剪霰跳玲瓏。參差凍柳皂纛重,傴首俟命朝珠宮。淮南田父身龍鐘,灼龜瀝酒占年豐。舊秋積水挾豐隆,長魚揚鬐蒲蕩中。桑顛高下凄冥鴻,黑禾生耳隨飛蓬。瓢囊扶攜出城東,至治天子達四聰。詔書寬大蠲民農,秀麥菶菶翠織茸。赫日出海扶桑紅,歲熟于酉年相逢。擊壤鼓腹歌時雍,展牲美報湖神功。
何須萬里尋岣嶁,更問君王覓鑒湖。箭鏃玉床今在手,桃花流水去分符。
凍雪滿空階,瑤宮但孤影。燭下裁吳綾,那知剪刀冷。
煙雨溟濛暗小窗,湖山堂下水連江。已欣一葉浮千頃,更愛飛來白鳥雙。
石轉交流水,山浮欲動云。名園鄭谷迥,絕境輞川分。老樹龍初化,仙人鶴不群。已臨吳道子,不數李將軍。
九曲溪流枕上聽,白云遮斷數峰青。金雞叫罷山天曉,鶴在松間夢未醒。
惠泉山下土如濡,陽羨溪頭米勝珠。賣劍買牛吾欲老,殺雞為黍子來無。地偏不信容高蓋,俗儉真堪著腐儒。莫怪江南苦留滯,經營身計一生迂。
硯水池先凍,窗風酒易消。鴉聲出山郭,人跡過村橋。稍急方縈轉,才深未寂寥。細光穿暗隙,輕白駐寒條。草靜封還折,松攲墮復搖。謝莊今病眼,無意坐通宵。
老石經劫壞,神物在處留。元豐蘇長公,有倡當須酬。莫作分別想,滄海粟影浮。□生宇宙間,何許更九州。文字千古映,醉墨楷法遒。愿杳五百年,華屋真山丘。且從薊子訓,銅狄三千秋。
來經三島外,賜出五云中。但保瑯玕節,真乘閶闔風。
鶴發雞皮休咄咄。老頭光面如圓月。一經鑄像守歡迎,男兒血。冤家孽。見了阿兄都滅絕。
歷盡山川力未休,一官今去贊刀州。清名何必羨留瑣,利器還應見解牛。客路秋初飛一葉,官河日晚泊千艘。寄書莫道無來雁,人在蓬瀛正倚樓。
一樽無計遣春留,落日傷情獨倚樓。柔綠拍堤如可染,老紅滿徑為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