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讀隋書 其三
子蓋懷英斷,
南荒久駐留。
清通承眷獎,
恭順望巡游。
異寵榮鄉黨,
丹誠破寇仇。
邊民思舊愛,
刻石在西州。
子蓋懷英斷,
南荒久駐留。
清通承眷獎,
恭順望巡游。
異寵榮鄉黨,
丹誠破寇仇。
邊民思舊愛,
刻石在西州。
子蓋心懷英明果決,長期駐守南方荒遠之地。他清明通達承蒙皇帝眷顧獎賞,恭敬順從而期待帝王巡游。特殊的恩寵讓家鄉倍感榮耀,赤誠之心終破寇仇。邊境百姓思念他舊日的仁愛,在西州刻下石碑紀念。
英斷:英明果斷。
南荒:南方荒遠之地,指偏遠的南方邊疆。
清通:清明通達,指為官理政清晰順暢。
眷獎:帝王的眷顧與獎賞。
異寵:特殊的恩寵。
丹誠:赤誠之心。
西州:泛指西部州郡,此處指子蓋曾駐守的邊地。
此詩為奉和皇帝御制《讀隋書》組詩中的第三首。宋代帝王常通過閱讀前朝史書總結治國經驗,臣子奉和此類詩多為應制之作,旨在呼應帝王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詩中‘子蓋’當指隋代某位駐守南方的忠勇將領(具體或指《隋書》記載的良臣),詩人借此歌頌其功績,符合帝王‘以史為鑒’的意圖。
全詩圍繞隋代邊將子蓋展開,從其駐守邊地、受帝恩寵、破敵立功寫到百姓銘記,簡潔概括其生平亮點,突出‘忠君愛民’的核心,是一首典型的應制詠史之作,兼具歷史紀實與頌德功能。
憲節初臨蜀,征軺舊出秦。襜帷開氣色,斧鉞靜風塵。峽口云迎客,峨眉雪照人。海棠花萬樹,夾路待西巡。
丁字簾前目乍成。手拋蟬翼晚妝停。代收鸞鏡索調箏。壓帳鉤痕無月印,隔窗花語有人聽。好春如夢未分明。
委身奉箕帚,中道成棄捐。蒼蠅間白璧,君心亦何愆。獨嗟貧家女,素質難為妍。命薄良自喟,敢忘君子賢?春華不再艷,頹魄無重圓。新歡莫終恃,令儀慎周還。
萬卷堆中昏欲睡,忽見畫圖醒我意。眼前崖谷起嵯峨,便似著身游此地。楩楠櫧櫟大百圍,奔泉透石辟歷飛。玄猿孤峙憩美蔭,下視白鳥娛清暉。昔聞虞舜狩南岳,君子相隨化猿鶴。往時此輩猶爾為,慨想云林真可樂。拔劍斫山山骨露,山鬼咿嚶安敢怒。祇今踴躍歸去來,莫愁無覓誅茅處。
朝踏長安塵,暮傾渭城酒。風流趙集賢,畫馬當折柳。晚涼池上洗馬歸,圉人控鞍不受羈。此馬自是玉龍種,想見明窗貌得時。題詩人物不可作,北雁南云總離索。舊游回首二十年,今日重看宛如昨。春盡江頭生綠波,春山滿眼故人多。惟有當時陶令在,奈此蕭蕭白發何!
手種南階竹,關情一紀中。倦游憎眼白,便靜脫塵紅。放浪淵明酒,浮游禦寇風。吳霜鬢如許,何處覓還童。
萬戶千門達曙開,管弦啁哳沸樓臺。祇今明慶鐘聲動,已報巡燈響鐸來。
落紅萬點委蒼苔。春事半塵埃。滿懷愁緒知多少,思量遍、無計安排。好似風中飛絮,時時拂去還來。當年魚水正和諧。兩意絕嫌猜。誰知命薄多乖阻,簫聲遠、零落天涯。破鏡終期再合,夢魂長繞陽臺。
不開雞犬鬧桑麻,仁宅安居是我家。耕種情田勤禮義,眼前風物任繁華。
晁子天麒麟,結交未及仕。高才固難及,雅志或類己。各懷伯業能,共有丘明恥。歌呼時就君,指我醉鄉里。吳公門下客,賈誼獨見紀。請作《鵩鳥賦》,我亦得坎止。行樂當及時,綠發不可恃。
秋風從西來,百草隨委棄。如何中庭花,粲粲濯朝霽。雖懷遲暮感,獨秀亦云異。炎涼各一時,豈必桃李貴。遲功有暮祉,銳進或先退。由來一氣耳,瑣屑何足計。
尋芳屨。出門便是西湖路。西湖路。傍花行到,舊題詩處。瑞芝峰下楊梅塢。看松未了催歸去。催歸去。吳山云暗,又商量雨。
貧來芻牧竟何疑,只是要秦一事非。爵祿無心殊已久,誰能白首戀輕肥。
層軒無礙石,支徑曲穿林。竹密催山暮,松搖亂客吟。琴書虛室冷,鐘鼓凈坊深。誰謂溪坡遠,能來社與岑。
杖藜乘興不辭遙,行盡蘇堤過斷橋。白發老翁依古柳,相逢揮淚說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