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讀前漢書 其一
酂侯依日月,天漢敘隆昌。
邁德居三杰,觀時定九章。
過因王尉辯,功賴鄂君揚。
終以同心美,清寧贊后王。
酂侯依日月,天漢敘隆昌。
邁德居三杰,觀時定九章。
過因王尉辯,功賴鄂君揚。
終以同心美,清寧贊后王。
酂侯蕭何依附帝王(劉邦),漢朝國運有序走向繁榮昌盛。他德行超邁,位列漢初三杰;審時度勢,主持制定九章律典。曾因王衛尉的辯白消除過失,功績依靠鄂千秋的稱揚得以彰顯。最終以君臣同心的美德,輔佐后世君王實現天下清寧。
酂侯:指蕭何,漢高祖劉邦封其為酂侯,西漢開國功臣。
日月:比喻帝王,此處代指劉邦。
天漢:指漢朝,古人以漢星(銀河)比附王朝,故稱。
三杰:漢初三杰,指蕭何、張良、韓信。
九章:蕭何主持制定的《九章律》,漢代基本法律。
王尉:即王衛尉,劉邦在位時的衛尉官,曾為蕭何辯白免罪。
鄂君:即關內侯鄂千秋,曾力排眾議,推崇蕭何功績第一。
后王:后世君王,此處指漢朝歷代君主。
此詩為奉和皇帝御制詩而作。宋代帝王重視以史為鑒,常讀《前漢書》等史書并題詩,臣子奉命和詩以表附和。詩中聚焦蕭何功績,當為皇帝讀史論及漢初賢臣時所作,旨在彰顯賢臣輔佐對王朝興盛的關鍵作用。
全詩以蕭何為主線,通過‘依日月’‘定九章’等核心事件,高度概括其輔佐劉邦、奠定漢基的貢獻,突出‘同心美’的君臣關系對‘清寧’國運的意義。作為應制詩,內容莊重,主題明確,是宋代文臣頌圣彰賢的典型之作。
居然訟息愧王通,
反閉柴門亦古風。
幽鳥一聲庭日永,
軒窗從此近盧仝。
幾番風雨換年華,
舊夢還尋王謝家。
歸去海東雙睡穩,
絕勝孤雁啄蘆花。
半枕別時殘夢。
一紙離愁新詠。
昨夜月明中,幾處小橋霜凍。
相送。相送。
淚濕輕衫寒重。
滿園春色手親栽,
一日花前幾度來。
怪底枝頭蝴蝶舞,
鬢邊新插牡丹回。
于皇我烈祖,受姓分姬姜。
粵從文武后,浚發暨靈王。
子晉讓儲位,求仙學丹方。
山中才七日,閱世千秋長。
仙境閑尋采藥翁,筍輿乘興得蒿蓬。
山鐘夜度空江水,窗戶涼生薜荔風。
斷臂青猿啼玉笥,斜行白鳥入遙空。
舍南有竹堪書字,借筆題詩卻未工。
菅平巨鎮勢巃嵷,古柏蕭森萬壑風。
海霧蒼茫連冀北,云峰盤折控遼東。
冰凝龍澗飛泉冷,香散桃花古洞空。
遲我來游千百載,巉巖依舊氣沈雄。
遠服兵刑事可知,全吳分野有星移。
漢家詔使登車后,蜀道忠臣叱馭時。
山色迎來城到近,桂香隨去馬行遲。
梅林亦是公家管,廣帥應須寄北枝。
高風過巖麓,
林杪撼潮海。
滿地落松花,
杖履襲清靄。
伊余何為者,誤落塵網中。飲酒不得足,賦詩頗能工。
百年會有役,一世皆尚同。多謝綺與角,愿言躡輕風。
養真衡茅下,甘以辭華軒。但道桑麻長,而無車馬喧。
厭聞世上語,寧效俗中言。高舉尋吾契,青松在東園。
步止篳門里,遙遙望白云。幾人得其趣,即事多所欣。
虛室絕塵想,閑居離世紛。苗生滿阡陌,轉欲志長勤。
冷風送馀善,閑雨紛微微。萬物各有托,一觴聊可揮。
安知物為貴,但使愿無違。輿濯息檐下,固窮夙所歸。
露凄暄風息,白日掩荊扉。眾鳥欣有托,孤云獨無依。
四時自成歲,百卉具已腓。凍餒固纏己,泫然沾我衣。
清涼素秋節,叢雁鳴云霄。量力守故轍,高酣發新謠。
敝廬何必廣,濁酒且自陶。誠愿游昆華,遠招王子喬。
飲泉舉國世堪哀,又遣橫流汨此才。
賭句乍看馳炙轂,安禪翻見熾寒灰。
捉官深語能相惜,生別吞聲遂不回。
綺障萬千吾有意,九京可待答書來。
一濠秋水凈漣漪。紅妝照水嬉。攀條尋藕怯船移。浮萍濕繡衣。
臨好景,惜輕歸。夕陽州渚迷。城門燈火簇輪蹄。沙鷗飛去時。
兒童嬉戲杏花堤。春歸不解悲。重來草露濕人衣。無花空繞枝。
曾學道,久忘機。一尊甘若飴。平生魚鳥與同歸。臨風心自知。
洞里題詩醉不回,丹梯百尺倚云開。明年春雨高崖暗,獨自重來拂紫苔。
朝陽齋前桃李樹,手栽清蔭接比鄰。明年此地看花發,愁向東風憶故人。
攜手河橋一惘然,苦將幽思惜流年。西山百里來相訪,定泛章江八月船。
江左吟壇百輩狂,
誰知闕里是詞場?
我從宅壁低徊聽,
絲竹千秋尚繞梁。
鳧鷗近隼旟,
亭陰戲魴鱒。
我自無機心,
忘機成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