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堂三題 歲寒堂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
子孫四方志,有家在江城。
雙松儼可愛,高堂因以名。
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聲。
六月無炎光,長如玉壺清。
于以聚詩書,教子修誠明。
于以列鐘鼓,邀賓樂升平。
綠煙亦何知,終日在簷楹。
太陽無偏照,自然虛白生。
不向揺落地,何憂歲崢嶸。
勗哉肯構人,處之千萬榮。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
子孫四方志,有家在江城。
雙松儼可愛,高堂因以名。
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聲。
六月無炎光,長如玉壺清。
于以聚詩書,教子修誠明。
于以列鐘鼓,邀賓樂升平。
綠煙亦何知,終日在簷楹。
太陽無偏照,自然虛白生。
不向揺落地,何憂歲崢嶸。
勗哉肯構人,處之千萬榮。
我的祖先本是唐代宰相,世代在朝廷高位行走。子孫懷有四方之志,在江城安下家業。堂前雙松莊重可愛,高堂因此取名'歲寒'。深知居住在這堂上,仿佛置身山間幽境。眼中是松樹千年蒼翠,耳中是松濤千年回響。六月沒有炎熱暑氣,常如玉壺般清冽澄明。在此聚集詩書典籍,教導子孫修持誠明之德。在此陳列鐘鼓樂器,邀請賓客共賞太平。綠煙哪懂人間事,終日繚繞在屋檐楹柱。太陽公正無私照耀,自然生出清空明靜之境。不向凋零之地生長,何必擔憂歲月崢嶸。勉勵繼承祖業之人,居此堂可獲千萬榮名。
奕世:累世,世代。
天衢:天路,比喻朝廷顯要的職位。
儼:莊重、整齊的樣子。
誠明:出自《中庸》'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指真誠而明智的境界。
虛白:《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指清空明靜的境界。
崢嶸:本指高峻,此處形容歲月嚴酷、寒冷。
勗(xù):同'勖',勉勵。
肯構人:《尚書·大誥》'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指繼承父業、善治家宅的人。
此詩為范仲淹任饒州知州(1046年)時所作《歲寒堂三題》組詩首篇。歲寒堂為范仲淹在饒州官舍所建,因堂前雙松而得名。時范仲淹因'慶歷新政'失敗被貶,仍以'歲寒'自勵,借堂名與堂景抒發堅守高潔品格、重視家風傳承的志向。
全詩圍繞'歲寒堂'展開,既敘家族淵源、堂名由來,又寫堂內環境與用途,最終以'勗哉肯構人'收束,強調堅守品格與傳承家風的重要性。詩中松的意象與'歲寒'之名,集中體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士人精神,是其修身齊家思想的文學寫照。
爆竹聲中臘已殘,酴酥酒暖燭花寒。朦朧曉色籠春色,便覺春光不一般。
生我冠,死我冠,我冠不毀我璧完。于嗟乎公乃蓋棺,給孤寺中白骨寒。蜀道難于天,臣心有如鐵。生前未致尉陀書,死后空還蘇武節。于嗟茲游亦奇絕,萬古清風一秦越。
臺中俄解印,海上托求仙。樞筦逢明主,金貂起暮年。途長孤劍在,恩重一身捐。不藉麒麟畫,千秋月旦傳。
臘月湖波穩,乾坤自混茫。煙霜彌四澤,水氣隱三光。盡日聞漁鼓,高云辨雁行。孤舟兼晚歲,去路總他鄉。
籬落輕寒整頓新,雪晴步屣會諸鄰。自從南至歌風頂,始見人煙外有人。
上上此山知幾重,一山中有七十峰。巖水涓涓溪月白,此中得意難形容。
老僧兩腳不出戶,眼中之人自來去。一日相逢笑幾回,平生肝膽誰傾吐。莫疑吾道太孤危,不見當今黃叔度。黃生秉志非等夷,膂力方剛年更富。十一十二通詩書,十三十四工詞賦。十五能寫滄洲圖,十六琴高擅名譽。十七十八事遠游,來往京華如熟路。吳越山川入畫圖,袖里新詩供喜怒。去時還是嶺南人,歸來學得邯鄲步。耳邊聞我會殺人,入門問取無生句。東林長老不讀書,慣向人前漫抽顧。不須白拂與烏藤,直示空拳自回互。請君放下文字禪,一曲無弦發深趣。詩中有畫畫中詩,廬陵米價青州布。一番諦信一番疑,水盡山窮知去處。當當借路直還家,不用旁人為指注。
蠶欲眠時日已曛。柔桑葉大綠團云。羅敷猶小,陌上看行人。翠實低條梅弄色,輕花吹壟麥初勻。鳴鳩聲里,過盡太平村。
攝衣登此塔,感愴念慈恩。道樹幾時靜,秋聲終日聞。題名花墜雨,累劫水生塵。岑杜高風遠,憑誰問夙因。
暇日棄籌策,卒卒相束手。四疆險何限,但阻孤城守。曠野獨匪民,棄之如棄草。城市有一夫,誰不如木偶。長立睥睨問,盡日不得溲。朝餐雪沒脛,夜臥風吹肘。彼亦何人斯,炙肉方進酒。
憶昔洛陽花盛日,品第況逢歐六一。姚黃一品價無雙,更有左花千葉密。
西園冠蓋坐生風,更欲長繩系六龍。惟有病夫能省事,北窗三友是過從。
好雨連清夜,寒聲滿四檐。浣此紅點注,著柳翠條纖。宿潦推舟起,舂涂上屐黏。家家揮耒出,途詠滿蒼黔。清飆洗睡昏,好雨愜幽欣。共喜當春至,偏宜入夜聞。跳波通轍涸,流潤駐爐薰。瀲瀲沙頭綠,晴來已十分。
棣萼情相并,鷗波夢一如。草堂春悄悄,鶯木雨疏疏。破酒頻邀汝,評詩累過馀。丹基有馀地,容結小茅廬。
水邊春尚淺,沙際葉才穿。拾翠雙雙女,迢迢度碧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