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塞后有懷青社
初到營陵春始回
泱泱風物接梧臺
魚鹽利重通阛盛
箏瑟聲和宴席開
天際膚云連岱色
海中靈藥慕仙才
早知未許身閑去
悔舍堯田石澗來
初到營陵春始回
泱泱風物接梧臺
魚鹽利重通阛盛
箏瑟聲和宴席開
天際膚云連岱色
海中靈藥慕仙才
早知未許身閑去
悔舍堯田石澗來
剛到營陵時,春天才剛剛歸來;宏大的風物與梧臺相連。魚鹽貿易獲利豐厚,市場通達繁榮;箏瑟樂聲和諧,宴席紛紛開啟。天邊的輕云連接著泰山的山色;海中的靈藥令人傾慕有仙才的人。早知道不能讓身心閑逸,后悔舍棄了田園石澗而來。
營陵:古地名,今山東昌樂一帶,屬青州(青社)轄地。
梧臺:齊國故地的臺名,在今山東淄博,代指齊地勝景。
阛(huán):古代市場的圍墻,此處代指市場。
岱:泰山的別稱,“岱色”指泰山的山色。
堯田:借指理想中的田園,喻指閑適的隱居生活。
石澗:山間溪流,代指清幽的隱居環境。
此詩當創作于詩人初到營陵(屬青州,古稱青社)任職之際。春季初至,詩人面對當地魚鹽貿易興盛、宴樂和美的景象,卻因公務纏身難以閑適,對比此前隱居田園的自在,遂生“悔舍”之嘆。
全詩以“初到”起筆,由營陵春日的風物、市井、自然景象轉入內心感慨,通過現實與回憶的對比,展現詩人在仕途責任與田園理想間的矛盾,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一首融景、事、情于一體的懷歸之作。
潮漲復朝退,盈縮痕常存。 渡口孤舟橫,濟川應有人。
春雨鳴布谷,士膏三月足。 舉趾事興耕,竟畝水云綠。
秋山草木落,樵夫日相尋。 幽歌出容谷,金石有馀音。
先將補袞線,綰作釣鰲絲。 投向蒼江月,經綸小試之。
碧梧庭院露華清,一葉翻階鶴夢驚。 綠發方瞳玉堂客,蠅頭燈下寫秋聲。
銀瓶綠酒掛香車,遙過城東宋玉家。 一笑相歡不辭醉,為憐明月在梅花。
洪波艤楫泛中流,鳧淑鷗汀攬勝游。 數點漁舟歌欸乃,詩情恍在白蘋洲。
綠玉枝頭一粟黃,碧紗帳里夢魂香。曉風和月步新涼。 吟倚畫欄懷李賀,笑持玉斧恨吳剛。素娥不嫁為誰妝?
顧曲多情,尋芳未老。一庭風月知音少。夢隨蝶去恨墻高,醉聽鶯語嫌籠小。 紅燭呼盧,黃金買笑。彈絲踮屣長安道。彩箋拈起錦囊花,綠窗留得羅裙草。
儒雅皆傳德教行,幾崇浮俗贊文明。龍門昔上波濤遠, 禁署同登渥澤榮。虛散謬當陪杞梓,后先寧異感生成。 時方側席征賢急,況說歌謠近帝京。
寒夢。寒夢。夢被詩魔調弄。醒來吟落燈花,燈暗紙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聲敲歇。
江南孟秋天,稻花白如氈。素腕慚新藕,殘妝妒晚蓮。
憶長安,六月時,風臺水榭逶迤。朱果雕籠香透, 分明紫禁寒隨。塵驚九衢客散,赭珂滴瀝青驪。
春有百花夏有熱,秋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江東大道日華春,垂楊掛柳掃清塵。 淇水昨送淚沾巾,紅妝宿昔已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