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山亭
山亭深處枕清溪,萬目回環盡翠微。
梅蕚破香知臘近,柳梢含綠認春歸。
風前列嶂琴三疊,雪后群山玉四圍。
顧我此來盤礴久,塵勞瀟灑頓忘機。
山亭深處枕清溪,萬目回環盡翠微。
梅蕚破香知臘近,柳梢含綠認春歸。
風前列嶂琴三疊,雪后群山玉四圍。
顧我此來盤礴久,塵勞瀟灑頓忘機。
山亭坐落在幽深之處,緊靠著清澈的溪流;環顧四周,滿眼都是青翠的山色。梅花初綻散發香氣,可知臘月已臨近;柳梢泛出綠意,認得春天正歸來。風前排列的山巒如琴曲三疊般悠揚,雪后的群山似白玉環繞般晶瑩。我在此盤桓許久,塵世的煩勞一下子消散,連機心都忘了個干凈。
枕:依傍,靠近。
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山。
梅蕚(è):梅花的花萼,此處代指梅花。
臘近:臘月將近,指冬季將盡。
琴三疊:化用《陽關三疊》琴曲,形容山嶂層疊如琴音悠揚。
玉四圍:雪后群山覆蓋白雪,如白玉環繞。
盤礴(pán bó):徘徊、逗留。
塵勞:塵世的勞苦。
忘機:消除機心,指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此詩應為詩人游覽山亭時所作。從‘梅蕚破香’‘柳梢含綠’可知時值冬春之交,詩人置身山亭,見冬雪未消而春芽初萌,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抒發對自然的熱愛及超脫塵俗的心境。
全詩以山亭為中心,描繪冬春交替的山野景色,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展現詩人對自然的陶醉與忘卻塵勞的閑適。語言清新,意境幽美,是一首典型的山水閑適詩。
窗虛枕簟涼,寢倦憶瀟湘。
山色幾時老,人心終日忙。
松風半夜雨,簾月滿堂霜。
匹馬好歸去,江頭橘正香。
故交相見稀,相見倍依依。
塵路事不盡,云巖閑好歸。
投人銷壯志,徇俗變真機。
又落他鄉淚,風前一滿衣。
月白煙青水暗流,
孤猿銜恨叫中秋。
三聲欲斷疑腸斷,
饒是少年今白頭。
白發滄浪上,全忘是與非。
秋潭垂釣去,夜月叩船歸。
煙影侵蘆岸,潮痕在竹扉。
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
朔風高緊掠河樓,
白鼻?郎白罽裘。
有個當壚明似月,
馬鞭斜揖笑回頭。
自笑走紅塵,流年舊復新。
東風半夜雨,南國萬家春。
失計拋魚艇,何門化涸鱗。
是誰添歲月,老卻暗投人。
華堂今日綺筵開,
誰喚分司御史來。
偶發狂言驚滿坐,
三重粉面一時回。
萬古榮華旦暮齊,
樓臺春盡草萋萋。
君看陌上何人墓,
旋化紅塵送馬蹄。
黑山南面更無州,
馬放平沙夜不收。
風送孤城臨晚角,
一聲聲入客心愁。
玉簫聲斷沒流年,
滿目春愁隴樹煙。
艷質已隨云雨散,
鳳樓空鎖月明天。
行腳尋常到寺稀,一枝藜杖一禪衣。
開門滿院空秋色,新向廬峰過夏歸。
日晴空樂下仙云,
俱在涼亭送使君。
莫辭一盞即相請,
還是三年更不聞。
龍舟東下事成空,
蔓草萋萋滿故宮。
亡國亡家為顏色,
露桃猶自恨春風。
峭壁引行徑,截溪開石門。
泉飛濺虛檻,云起漲河軒。
隔水看來路,疏籬見定猿。
未閑難久住,歸去復何言。
相別徒成泣,經過總是空。
勞生慣離別,夜夢苦西東。
去路三湘浪,歸程一片風。
他年寄消息,書在鯉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