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讀后魏書 其一
偉哉登國世,
靈武定戎兵。
拓土能圖大,
求才實勵精。
公侯新爵重,
臺省舊風清。
自匪謨長世,
鴻圖豈易成。
偉哉登國世,
靈武定戎兵。
拓土能圖大,
求才實勵精。
公侯新爵重,
臺省舊風清。
自匪謨長世,
鴻圖豈易成。
偉大啊登國年間的時代,神武的武力平定了戎狄軍隊。開拓疆土能謀劃宏大,尋求人才實在是勵精圖治。公侯新授予的爵位顯重,臺省舊有的風氣清正。如果不是謀略長遠,宏大的基業怎會輕易成就。
登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年號(386-396年),為北魏政權奠基階段。
靈武:指神武的軍事能力與威望。
戎兵:代指北方游牧民族的武裝力量。
臺省:魏晉至唐對中央中樞機構(如尚書省、中書省)的統稱,此處代指朝廷。
匪:通'非',意為'不是'。
謨(mó):謀略、計策。
鴻圖:宏大的事業或基業。
此詩為奉和皇帝御制詩而作。宋代帝王常閱讀前朝史書以鑒治國,當皇帝讀后魏(北魏)史書并作御制詩評議時,詩人奉命和詩,重點圍繞北魏登國年間(道武帝時期)的創業功績展開,屬應制頌美之作。
全詩緊扣北魏登國時期的核心政績,從軍事(定戎兵)、疆域(拓土)、人才(求才)、制度(爵重風清)多角度贊揚其開國之業,末句以反問強調'謀略長遠'是宏基成就的關鍵,體現出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語言莊重,符合應制詩的頌美特質。
倚欄看月興難平,載酒還須入澗行。
竹頂有時翻鵲翅,草根隨處閙蟲聲。
城中豈是無人賞,船里何曾臥地撐。
游遍一池心未足,亂荷叢底聽三更。
移居桂隠詩全少,半為支離半為慵。
今日一杯才引興,便成七字不求工。
鶴來池畔閑尋水,蟬在松梢快語風。
門外車塵紅似火,喚渠不應囁嚅翁。
公道欣從禁路開,世家今有偉人來。
共推掌學文清手,突過談兵杜牧才。
老眼知人明月鏡,時情薦士冷稭灰。
詩章活法從公了,要使諸方聽若雷。
白汗翻漿九市人,清風誰似此論心。
壯游淮上官聲起,重會都城句法深。
久矣求才膠柱瑟,老來逢事不徽琴。
漫湖又見香荷發,煮餠須同近寺林。
短牋欣見小龍蛇,諫省初頒越嶺茶。
甆缶秘香蒙翠箬,蠟封承印濕丹砂。
清風灑落曾誰比,正味森嚴更可嘉。
堪笑云臺方忍睡,強行松徑嚼新芽。
軒冕付儻來,良貴應自有。
若人出處間,與世揭山斗。
雅宜踐高門,斷國極可不。
臨風耿予思,霧雨深稂莠。
凜然嚴冬柏,特立終耐久。
沙頭晴了便回春,已覺青蘋媚暖津。
但課澆畦園內叟,何心說劍里中人。
超情耐久寧拘遠,合處無多頗復伸。
待得梅開醉香海,健呼重看老精神。
林墅光陰日日新,不因時節強隨人。
青紅雨砌戎葵柳,金玉風池荇菜蘋。
千載是非均似夢,一朝醒醉肯沈身。
彩絲昌歜喧兒女,誰信清吟興獨真。
徇俗非能事,便幽定宿緣。
躍泉新作雨,裝樹巧留煙。
雀喜頻頻下,蜂知小小穿。
疎風奏簷珮,無夢到鈞天。
已事殷然急,江湖第一流。
才高樓五鳳,伎進刃全牛。
可惜梅花節,忙回竹葉舟。
老師應賞棒,碑巨壓東州。
此客南湖不易逢,幾年塵外愿相從。
風流前輩親曾識,興寄高情老未慵。
行柳映門宜著舫,青燈同坐到聞鐘。
稻畦蓮渚臨平境,何幸同師覓舊蹤。
趨寺松杉夾徑栽,解鞍流憩得莓苔。
塵昏金篆牌猶掛,燈暗紗籠殿不開。
老鶴就涼臨古井,幽禽尋食下生臺。
詩成漫記簷間柱,去矣何時復此來。
既望月輪遲未上,更深闊港喧輕浪。
舟人慣夜自牽撐,卻嫌炬火光搖晃。
長橋千柱過頃刻,良久陰輝弄云黑。
漁家裹鲊縛蟹來,波系松鱸取艱得。
堤平步散情初適,此去垂虹才咫尺。
登輿風力透衣綿,俯檻波聲卷沙磧。
商船魚貫昏煙隔,天水難分但空碧。
三賢遠矣英爽存,來往頻年定相識。
興亡慨嘆終何益,愚智俱為百年客。
劃然長嘯起蛟龍,共向吟牋飛霹靂。
夜虹照飯光如玉,春甌饤菜肥于肉。
周郎赤米太寒酸,潘令紫姜徒記錄。
饑創塞罷忘貪欲,氣定徐行手摩腹。
更能運任著衣裳,聽爾計高三十六。
愿得誠齋句,銘心祗舊嘗。
一朝三昧手,五字百般香。
弦絕今何苦,衣傳擬自強。
草玄非近效,舉世漫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