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護國寺
振錫攜瓶謁未央,
薜蘿衣濕惹天香。
曉辭丹陛君恩重,
笑指舊山歸路長。
何處漱泉吟夜月,
幾程聞雨宿云房。
他年松下敲門去,
應(yīng)許塵襟拂石床。
振錫攜瓶謁未央,
薜蘿衣濕惹天香。
曉辭丹陛君恩重,
笑指舊山歸路長。
何處漱泉吟夜月,
幾程聞雨宿云房。
他年松下敲門去,
應(yīng)許塵襟拂石床。
手持錫杖攜帶著瓶缽拜謁皇宮,薜荔女蘿織就的僧衣沾濕,沾染了御苑的天香。清晨辭別宮殿,感受君恩深重;笑著指向舊日青山,歸程漫長。不知你將在何處漱泉,對夜月吟詩;又要經(jīng)過幾程風雨,夜宿山間云房。他年我到松下敲門探訪,你應(yīng)會允許我拂去石床塵埃,共話禪機。
振錫:僧人手持錫杖,錫杖為佛門法器,杖頭有環(huán),振之有聲,象征修行者的威儀。
謁未央:謁,拜見;未央,漢代宮名,此處代指皇宮,指僧人入宮覲見。
薜蘿:薜荔與女蘿,兩種蔓生植物,常代指隱者或僧人的樸素服飾。
天香:本指仙宮之香,此處指皇宮中特有的香氣。
丹陛:宮殿的紅色臺階,代指皇帝所在的朝堂。
云房:山中僧道或隱者的住所,此處指僧人歸途中的歇腳處。
塵襟:世俗的胸襟,指塵世的煩惱與疲憊。
此詩當為詩人送友人(僧人)從宮廷返回護國寺時所作。僧人或曾入宮講法,受皇帝禮遇(“曉辭丹陛君恩重”),今歸山修行。詩人通過送歸之事,既反映當時僧人出入宮廷的文化現(xiàn)象,也體現(xiàn)文人與僧人的交游情誼。
全詩緊扣“送僧歸山”主題,前半寫辭別宮廷的莊重,后半寫歸山途中的閑適,末句以未來重訪作結(jié),層次清晰。詩中融合宮廷與山林的對比,既贊僧人淡泊,也表詩人對山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情感真摯、意境圓融的送別詩。
執(zhí)手何須嘆路歧,
如弦大道任君之。
好將請劍批鱗膽,
自有回天轉(zhuǎn)日時。
云外翔鸞依北斗,
林間倦鳥繞南枝。
遙憐牛李門前客,
得似扁舟一局棋。
才騎竹馬逐兒曹
轉(zhuǎn)眼相逢總二毛
顧我不才慚襪線
嗟君長病臥蓬蒿
曾投月下陳遵轄
枉憶霜前范叔袍
幾度倚樓天外望
桐江惟有客星高
種蓮長江邊,
藕生黃蘗浦。
必得蓮子時,
流離經(jīng)辛苦。
尖頭船子蕩田邊,
莼線秋來處處牽。
更向越來溪畔去,
吳娘雞豆點茶鮮。
荒城古堞衛(wèi)河濱,
箬裹青鹽艇作鄰。
碧瓦朱扉猶有廟,
玉魚金鳳已無人。
縱酒疏狂不治生
中陽有土倚兄耕
晚遭亂世成功業(yè)
更向公前與仲爭
感子抱書還故丘,
丁丁伐木念相求。
不愁此別當炎夏,
即恐重逢是異州。
絕澗雨深垂螮蝀,
亂山日落叫鉤辀。
南歸定足三冬學,
聽爾鳴鞭賦遠游。
錦瑟驚弦破夢頻,
無因重見玉樓人。
鳥啼云竇仙巖靜,
夢入天臺石路新。
芍藥比容花比貌,
暖煙如粉草如茵。
人間只道三山遠,
猶隔千山與萬津。
祖華五葉發(fā)靈根,
端的知恩解報恩。
大仰未忘東寺會,
玄沙相繼雪峰存。
機梭傳處難通路,
針芥投時有妙門。
鼻孔放光出氣快,
當年一斲盡泥痕。
春風吹屣到南園,
著酒涂酥花正繁。
更喜滿前無俗物,
橫塘疏竹渭南村。
月墨星沉,英雄恨太行千疊。都付與曉雞聲里,為鳴悲咽。篝火幾曾真王楚,扁舟何事忘逃越。問大江風雨許多潮,隨煙滅。
城下釣,清波冽。東門犬,驚塵歇。嘆功名渾浚,劍花飛血。開國誰翻前史例,到頭悔負封侯骨。望中原黯淡幾龍蛇,堪愁絕。
江上北風早,
書隨秋雁來。
撫茲一怊悵,
望遠重低徊。
早被蛾眉嫉,
花勞虛徑開。
還應(yīng)迂道訪,
珍重酌金罍。
人傳我不虛,實情明把納。
芙蓉萬層生,蓮子信重沓。
古臺斜瞰大江湄,高節(jié)清風一釣絲。劍氣若依龍去久,璽書應(yīng)怪鳳來遲。狂奴故態(tài)君能識,諸將中興我不知。回首英雄西漢士,韓彭何事使人疑。
大隱何勞訪碧岑,帝城佳處即云林。
陰陰柳覆溪門靜,宛宛鶯啼竹塢深。
安石東山堪獨臥,孔明梁甫莫悲吟。
鳳臺雪霽多佳景,不負扁舟五夜尋。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