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千葉黃牡丹
千葉繁英吐異芳,
中央瑞色藹清香。
密攅鶯羽參差折,
細疊霓裳次第黃。
霧鎖天衣臨翠幄,
露傾金醆瀝霞漿。
圣明盛事尊長樂,
親灑宸毫奉美祥。
千葉繁英吐異芳,
中央瑞色藹清香。
密攅鶯羽參差折,
細疊霓裳次第黃。
霧鎖天衣臨翠幄,
露傾金醆瀝霞漿。
圣明盛事尊長樂,
親灑宸毫奉美祥。
千重花瓣的繁密花朵綻放出奇異的芳香,中間的祥瑞色彩彌漫著清雅的香氣。緊密聚集如黃鶯羽毛般的花瓣參差舒展,層層疊疊似霓裳羽衣般依次鋪展成嫩黃。薄霧籠罩如天衣垂落綠色帳幕,露珠傾瀉像金盞倒出霞色瓊漿。圣明時代的盛事尊仰長樂宮,臣親奉御筆寫下這美好祥瑞。
千葉:指多層花瓣的牡丹,形容花朵繁復
瑞色:吉祥的顏色,指牡丹中央呈現的祥瑞色澤
密攅(cù):緊密聚集,同“密集”
鶯羽:比喻牡丹花瓣如黃鶯的羽毛般輕盈嬌黃
霓裳:本指神仙的衣裳,此處形容花瓣層疊如華服
翠幄(wò):綠色的帳幕,指牡丹周圍的環境
金醆(zhǎn):金盞,金屬制的酒杯,此處形容花盞
宸毫:帝王的筆墨,指皇帝御制詩
此詩為“奉和御制”之作,當創作于帝王賞鑒千葉黃牡丹的宮廷場景中。皇帝先作詠牡丹詩,作者奉命應和,通過描繪牡丹的祥瑞之姿,頌揚帝王德政與盛世氣象,體現唐代君臣唱和的文學傳統。
全詩以千葉黃牡丹為核心,從形、色、香多角度刻畫其繁美,借花頌圣,是典型的應制詩。語言富麗,意象精致,既展現牡丹的觀賞價值,更凸顯對帝王與盛世的贊美,符合宮廷文學“潤色鴻業”的功能。
百尺空樓涼貯,揮麈招客坐彈棋。小窗明對綠荷池。風靜暗香吹。半卷桃笙初展,眠淺濃轉柳陰斜。醒來閒潑雨前茶。晚色上蓮槎。
眥裂空馀淚數行,填膺孤憤欲成狂。人間無用是文章。亂世死生何足道,漢家興廢總難忘。病帷驚起對殘釭。
君去溪山趣亦稀,晚來空翠正霏霏。多情只有梅花樹,滿路清香送客歸。
圣朝選表作公卿,如此才猷合要津。上亦知公能體國,心乎濟物不謀身。梅花嶺下忽千里,荷橐班中添一人。民愿借留留不得,多應留與十分春。
帥府潭潭堂壁上,白閒少我一松幛。寄將雪繭照眼光,筆未成揮意先放。徂徠縮地落此間,古意蕭森立青仗。清宵明月待開門,白日風云與摩蕩。將軍仰面揮羽扇,思靜神閒兀相向。老夫更活三百年,歲歲逢人問無恙。
垂柳含風綠線長,舂鋤飛下玉雙雙。一溪春水無人渡,低掠蒹葭過石淙。
山中叢桂碧氤氳,十畝煙皋領白云。攜得青萍雙劍在,斗間遙夜動星文。
吟書翻爛意猶遲,天外飛來三耳詩。一境崢嶸騰險怪,千峰突兀吐靈奇。拈來古意成新意,注入頑癡非舊癡。迭出高招凌近世,詩能革命復何疑。
候吏聲參散晚衙,忙呼稚子作生涯。月臺先掃堪眠石,風徑還收乍墮花。官印斜封桑落酒,鄉書遠寄谷前茶。青絲翠管非吾事,獨酌狂吟興未賒。
麻姑親采扶桑木,鏤脆排焦其數六。雙成捧立王母前,曾按瑤池白云曲。幾時流落來人間,梨園部中齊管弦。管弦才動我能應,知音審樂功何全。吳宮女兒手如筍,執向玳筵為樂準。數聲慢,仙人屐齒下云棧。老狐臘月渡黃河,緩步輕輕踏冰片。數聲急,空江雹打漁翁笠。鮫人泣對水精盤,滿把珠璣連瀉入。劃然一聲送曲徹,由基射透七重札。金罍冷落闃無聞,隴頭凍把泉聲絕。律呂與我數自齊,絲竹望我為宗師。總驅節奏在術內,歌舞之人無我欺。所以唐相牛僧孺,為文命之為樂句。
胡床掛空壁,窮巷有深居。滿目繁華在,先生獨晏如。
春風歸騎柳邊停,一上仙臺思杳冥。苕水遠從天目下,弁山長繞太湖青。片云孤鶴吹笙度,千樹啼鶯把酒聽。最愛籠鵝能好客,無人援筆寫黃庭。
六六天頭一輪月,玉斧修成廣寒闕。□邊桂樹影婆娑,不許凡人手攀折。嫦娥嫁得月中仙,桂呈丹蕊月宮前。香風散盡花結子,子落下土生風煙。君家對月開軒戶,占斷風煙最佳處。花開天上定聞香,乘風快問蟾宮路。
此花政如黃叔度,不見令人鄙吝生。谷底歲寒誰邀得?白駒欹側晚煙明。
謝家莊上分攜日,一曲驪歌醉里聽。惆悵芳卿夢中意,人間無路寄叮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