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陽學舍書懷
白云無賴帝鄉遙,漢苑誰人奏洞簫。
多難未應歌鳯鳥,薄才猶可賦鷦鷯。
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鐘君恨即銷。
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
白云無賴帝鄉遙,漢苑誰人奏洞簫。
多難未應歌鳯鳥,薄才猶可賦鷦鷯。
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鐘君恨即銷。
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
白云無心,京城遙遠,漢家宮苑中不知何人吹奏著洞簫。社會動蕩不安,不應像接輿那樣去歌頌鳳鳥;我才能微薄,還可以像張華那樣作《鷦鷯賦》。像顏回安于貧困,我也能自得其樂;琴遇到知音鐘子期,怨恨自然就會消散。只要文化道統不被上天滅絕,山澗的松樹又何必去怨恨山上的野草呢。
無賴:無心,無拘無束。帝鄉:京城。
漢苑:漢代的宮苑,這里借指北宋宮廷。洞簫:一種竹制的吹奏樂器。
歌鳯鳥:《論語·微子》記載,楚國的接輿唱著歌從孔子車前走過,歌中提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這里用“歌鳯鳥”表示對社會現狀的不滿。
賦鷦鷯:西晉張華作《鷦鷯賦》,以鷦鷯自比,表達自己安于卑微的志向。
瓢思顏子:顏回簞食瓢飲,卻能安貧樂道。
琴遇鐘君:春秋時俞伯牙彈琴,鐘子期能領會其中的意趣,二人成為知音。
斯文:指文化、道統。
澗松:山澗的松樹,比喻有才能卻不得志的人。山苗:山上的野草,比喻無才卻得勢的人。
此詩是范仲淹青年時期在睢陽學舍求學時所作。當時范仲淹生活清苦,但他刻苦學習。社會上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范仲淹胸懷大志卻尚未施展,在這種背景下寫下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志向。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安貧樂道、堅守自我的志向。它展現了范仲淹在困境中不隨波逐流的高尚品格。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北宋文人的精神風貌和文學創作風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悌為兒童時,受知丞相素。常恐不得死,仰負名賢顧。乃知名下士,關系非細故。幾幸出其門,愿言步亦步。盛名不自愛,渝節而攺度。舉世遂靡然,豈非為所誤。
吾性能忍窮,所以不仕宦。兩紀加一載,考槃歌在澗。當車穩杖屨,當肉飽藜莧。雖然鮮歡娛,終不墮憂患。憶昔四十九,奏書似臺諫。請劍斬佞臣,此賊罪惡貫。倏忽三十秋,往事如夢幻。不死踰八旬,幾度見賓雁。
丹梯起杰構,陡出松檜頂。置身何縹緲,眥皆入涬溟。睛暉蕩朝昏,全湖辨畦町。眷懷王宋作,一代留遺馨。驂鸞詎易期,塵夢聊一醒。
寒信回窮漠,懸軍尚朔方。殘旗孤壘月,哀角五更霜。榆葉飄金甲,邊風裂箭瘡。黃花猶未解,七尺委沙場。
春事動經丘,修槐蔭廣疇。微云澹新綠,小雨破先秋。本自三公貴,何須萬戶侯。興移置堂宇,千載挹風流。
長對春風裛淚痕,殷紅馬上石榴裙。無端更唱關山曲,哀怨教人不忍聞。
補落迦山訪舊游,庵摩勒果隘中州。秋濤無際明人眼,更作津亭半日留。
名園依勝地,綺榭俯方塘。錦綻芙蓉色,金飄月桂香。倚欄仍展畫,對弈更傳觴。不盡蘭亭興,渾忘秋夜長。秋深愁似海,撥悶到仙家。蓬島分春色,平章賞物華。澄波游畫艇,疏竹映名花。觸處皆勝景,徘徊日已斜。
愚性在林谷,所遇即佳賞。一石雖云孤,探索羅殊象。
五華聞說講堂開,不負南行衍教來。釋菜本宜先圣廟,驅車憶上越王臺。山多赤土無林學,溪壅黃沙易水災。今日樹人兼樹木,早興地利起人才。
通身何更有蹤由,三十年看水牯牛。鼻孔無邊難摸索,醍醐常納混春秋。
誕育文章家可賀,軒渠煩惱障皆除。霜蹄墮地能行矣,玉樹臨風必皎如。群紀伴翁入圖畫,儼佟為我御巾車。客中往往煩廚傳,倘許攜將酒與魚。
委佩朝來出漢宮,暫將蹤跡托冥鴻。掃門曾識登龍客,采藥今為負局翁。嶺外素琴隨一鶴,斗間文劍化雙虹。周南不用嗟留滯,矯首燕臺氣郁蔥。解印南歸問五湖,昔游風月未曾孤。閒攜天祿青藜杖,來坐仙人白玉壺。碧海蓬萊今又淺,丹砂勾漏豈全無。前身恐是浮丘伯,勝事重逢蔣大夫。
庭樹凋西風,落下葉幾片。寒蛩四壁吟,云端有歸雁。萬境覺蕭森,俄感時物變。
生長江南三十年,雖然貧賤也神仙。花飛草長春三月,買到黃金值幾千。黃沙十丈路漫漫,異地渾將異域看。草草勞人歸不得,昨宵有夢到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