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法華牛鬬戲呈戒上座
雞棲于塒晚山碧,兩牛偃蹇萬鈞力。
黃鐘滿脰鳴相歡,歘起緣何作勍敵。
水牯敗績秋風前,穿林觳觫蹊人田。
幾無將軍破燕虜,適堪衞尉駕車轅。
碧眼山僧可人意,大牛小牛與穿鼻。
更須宴坐三十年,直待無鞭更無轡。
雞棲于塒晚山碧,兩牛偃蹇萬鈞力。
黃鐘滿脰鳴相歡,歘起緣何作勍敵。
水牯敗績秋風前,穿林觳觫蹊人田。
幾無將軍破燕虜,適堪衞尉駕車轅。
碧眼山僧可人意,大牛小牛與穿鼻。
更須宴坐三十年,直待無鞭更無轡。
雞兒歸巢在土墻上的雞窩,傍晚的山巒一片碧綠。兩頭牛悠然自得,有著萬鈞之力。它們脖頸粗壯,歡快鳴叫,忽然間卻為何變成了強勁對手。那頭水牛在秋風中落敗,驚恐地穿過樹林踏入別人的田地。就像將軍幾乎要打敗燕地的敵人,又好似衛尉正好駕車轅。那碧眼山僧很合人心意,給大牛小牛都穿上了鼻環。還得靜坐修行三十年,直到無需鞭子和韁繩的境界。
塒(shí):在墻壁上挖洞做成的雞窩。
偃蹇(yǎn jiǎn):形容牛悠閑、高傲的樣子。
歘(xū):忽然。
勍(qíng)敵:強敵。
觳觫(hú sù):因恐懼而顫抖。
適堪:正好可以。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佛教盛行,詩人可能在寺廟中看到牛斗場景,結合對佛教修行的感悟而創作此詩,反映出對修行境界的思考。
這首詩以牛斗為切入點,借事說理。主旨是勸誡人們放下爭斗,追求更高的修行境界。其特點是將生活場景與哲理融合,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宋代詩詞關注生活、蘊含哲理的風格。
天涯時有北來塵,因話它人及故人。也是先皇能罪己,殿前頻得觸龍鱗。
燄燄陽剛破宿陰,八荒民物動歡心。得時行道男兒事,巖谷幽居不要深。
邂逅湓江口,方知叔父親。榮華才一夢,奄忽幾千春。白玉沽何晚,精金鍛愈真。耆年所宜得,天苦奪斯人。
乾軸流膏,陽和熾炭,玉池終日常盈。蒸燠爞爞蘊隆,紅霧吹冥。掛冠解帶欣浮拍,融熱浪,肌緩骸輕。洗連朝馬殆車煩,毛發俱清。人間尚有鴛鴦病,看雙攜過浴,搖蕩春星。助憶黃山仙湯,桃嶺渟泓,出山何事心消冷,怕橫流,卷盡孤馨。換幘臨風,自縱長謠,自濯長纓。
奉勸同流聽仔細。斷葷戒酒全容易。不戀浮財渾小事。深可畏。輕輕獨著無明起。大抵色心難拚棄。算來斷制須由你。便把如讎如活鬼。宜遠離。至于夢寐須回避。
天亦有晝夜,天亦有生死。有開必有闔,有成必有圮。東海有時涸,西岳有時平。日有時不暄,月有時不明。榮光鐫金石,彼時阿誰知。相逢且相樂,勿為空嗟咨。
鶴峒深窈然,竹木森四堵。中有幽居人,時時教鶴舞。
二月湖山把酒中,呼猿洞口水涵空。醉來剝盡新花蕊,百疊生紅未見風。
一春憔悴未曾晴,況是檐聲入枕鳴。卻怪夜來詩夢好,草塘雨過月初明。
冬晴全未見梅花,籬角黃花尚綴葩。剩喜交情真耐事,風流不到五侯家。
東驅海若百年儺,尚度龍沙幾兩駝。春雨莘郊留負耒,秋風渭水起漁蓑。
云旗縹緲萬靈奔,浪嚙山趺日吐吞。天外罡風吹海立,蒼茫暮色八仙墩。
一上譙樓酒便醒,故園喬木望中青。綿蠻鳥囀兒時曲,白首臨風取次聽。
天孫織玉簾,懸之千仞石。垂垂不復收,滴滴空山碧。
掃蕩邊氛漸有期,此生已復嘆差池。眼中種種無聊賴,身外悠悠徒爾為。彭澤歸來那得酒,少陵窮甚但哦詩。卑棲儻遂桑榆晚,敢并鴛鴻接羽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