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 其二
恢恢樂游苑,游樂蠲苦顏。
懷風森苯尊,吐花耀流年。
秣驥無萬里,銳氣陵天山。
妙哉苜蓿盤,信矣非虛言。
恢恢樂游苑,游樂蠲苦顏。
懷風森苯尊,吐花耀流年。
秣驥無萬里,銳氣陵天山。
妙哉苜蓿盤,信矣非虛言。
廣闊的樂游苑中,人們游樂著驅散了愁苦的容顏。苑中樹木在風中枝葉繁茂,花朵綻放照亮了歲月。喂養的良馬雖沒有馳騁萬里,但其銳氣卻能直逼天山。苜蓿做成的菜肴真是美妙,確實不是虛言啊。
恢恢:寬廣的樣子。
蠲(juān):免除,驅散。
苯尊(bēn zūn):形容草木茂盛。
秣驥:喂養良馬。
陵:超越,逼近。
苜蓿盤:指以苜蓿為菜肴,這里可能有某種典故或象征意義。
此詩是作者讀《西京雜記》后所作,模仿陶淵明《讀山海經》的韻腳。《西京雜記》記載了西漢的一些遺聞軼事。作者可能在閱讀過程中受到啟發,結合自身感受創作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當時心境需結合作者更多背景資料確定,大致應是在一種相對閑適、有感而發的狀態下創作。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樂游苑的游樂場景和抒發相關感慨。其特點是意象鮮明,情感積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反映了作者特定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沖斷浮云截斷霞,
滿天矛戟競槎牙。
日來洞口回龍馭,
月倚風前開桂花。
暮雨勢連巫峽遠,
春泉流過楚江賒。
物靈地怪非凡境,
鳳子鸞雛各一家。
數里招提路,崎嶇不易尋。
山隨黃葉亂,寺共白云深。
世界煙霞外,諸天鐘磬沈。
何因登寶地,信宿戀株林。
文山半面瞰洪塘,
誰擘蒼巖貯水光。
隱者即今無鄭育,
路人那解喚黃裳。
一氣安然不強為,
大強先去少強隨。
本來把定真消息,
不是迂愚卻是誰。
閉戶誦周易,焚香清道心。
爻詞如可會,大象何難尋。
繆算狂言悔莫追,
杜門省事不妨奇。
攲傾淡墨詩成后,
縹緲烏巾浴出時。
筇杖閑行穿密筱,
繩床移坐照清漪。
眼邊好景真須惜,
漸近浮生結局時。
班班疏雨欲晴天,回避春風入醉眠。新火未來絲閣靜,砌苔窗樹兩依然。
謝堂新句入清歌,雨箔風簾有燕過。未免芳辰嘆心賞,始知猶患陸才多。
一橈劈腦沒遮攔,
大海波濤徹底乾。
盡謂單傳并直指,
誰知總被祖師謾。
蟋蟀吟西軒,商聲方茲始。
小人快一鳴,得時亦如此。
大澤藏蟄龍,嚴冬臥不起。
明歲澤九州,功成返湫底。
吾道惡多言,喧囂空復爾。
江上園亭似辟疆,
殿中休沐寄翱翔。
最憐顧愷稱三絕,
豈厭侏儒奉一囊。
春過薊門冰雪盡,
風回茂苑芰荷香。
承明亦是棲遲處,
何事逃名入醉鄉。
秋滿吳淞江外江,
棠橈波斂夜推窗。
月華始出照五兩,
白鳥飛來恰一雙。
客散歌聲猶有恨,
霜寒酒力未全降。
西歸更送山陽笛,
寫入落梅別調腔。
爇天妖焰彗初沉,
朝汲仁賢簡帝心。
未用鋒車便脂牽,
小須千里遍春霖。
春來風雨儂愁做。
送得春歸,卻是愁來路。
愁來原是共春來,春歸不帶愁同去。
愁欲留春少駐。
春竟拋愁獨去。
何如索性不逢春,一年長在愁邊住。
文獻東南望,風流湖海傳。
夢回盤馬地,心冷釣魚天。
松菊存三徑,圖書載幾船。
北窗且高臥,消受好林泉。
入槐見蟻群聚,
賦芧覺狙怒喜。
脫離黑暗獄中,
透入光明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