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張宏道勸釋奠致齋
齋居屏塵務,況復儒宮清。
木落必糞本,祭菜敢不誠。
瑚簋見三代,錯落羅兩楹。
骨冷破夢境,虛窗坐黎明。
祠官趣盥颒,珊然環佩聲。
巍巍素王像,視若四海營。
當時杏壇士,與享彯華纓。
樂教屬昭代,弟子陳歌笙。
端如從陳蔡,琴舞紛縱橫。
元功流萬祀,德大遍諸生。
齋居屏塵務,況復儒宮清。
木落必糞本,祭菜敢不誠。
瑚簋見三代,錯落羅兩楹。
骨冷破夢境,虛窗坐黎明。
祠官趣盥颒,珊然環佩聲。
巍巍素王像,視若四海營。
當時杏壇士,與享彯華纓。
樂教屬昭代,弟子陳歌笙。
端如從陳蔡,琴舞紛縱橫。
元功流萬祀,德大遍諸生。
齋戒獨居避開塵世事務,何況這儒學宮院如此清幽。樹木落葉時定要培土護根,祭祀先圣怎敢不心懷虔誠。看到三代的祭器瑚簋,錯落地陳列在殿堂兩楹。身骨清冷打破了夢境,在虛窗前坐到黎明。祠官催促著洗漱,身上環佩發出清脆聲響。那莊嚴高大的孔子像,仿佛在關注著四海的治理。當年杏壇的學子們,陪享祭祀時冠纓飄動。禮樂教化盛行于當今圣明時代,弟子們陳列著歌笙。就像當年孔子在陳蔡之地,彈琴起舞場面紛繁縱橫。孔子的大功流傳萬代,他的大德遍及眾多學子。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釋奠:古代在學校設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師的一種典禮。
齋居:齋戒獨居。屏:避開。塵務:塵世事務。
糞本:給樹木根部培土施肥。
祭菜:古代入學時以芹藻之屬祭祀先師。
瑚簋(hú guǐ):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器皿,這里指祭祀用的禮器。三代:指夏、商、周。
兩楹:殿堂的兩柱之間,這里指祭祀的場所。
盥颒(guàn huì):洗臉洗手。
素王:指孔子,古代稱有王者之道而無王者之位的人為素王。
杏壇:相傳為孔子聚徒授業講學之處。
彯(piāo):飄動。華纓:華麗的冠纓。
昭代:政治清明的時代。
從陳蔡:指孔子曾被困于陳蔡之間,仍弦歌不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勸釋奠致齋”可知,是與學校祭祀先圣先師的典禮相關。在古代,釋奠是重要的文化活動,體現對儒家思想和教育的重視。詩人可能身處一個重視儒學教育的時代,參與或目睹了釋奠儀式,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頌孔子的功績和品德,強調儒學傳承的重要性。其突出特點是對祭祀場景的細致描寫和對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表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儒學的尊崇和傳承的文化現象。
不曾買得栽松地,畫得虬松便有情。山氣勢從心里動,海濤聲在耳邊生。七層翠擁人難隱,十八年來夢未成。卻怪耐寒神獨老,帝秦知汝素能輕。
簡易軍中事,川原入望多。草平鋪碧錦,山遠出青螺。遠愧桃花水,重臨杏子河。去年關塞意,蕭?起悲歌。
槽廠傭舂慣躲跟,點頭頑石要相煩。本來解道原無物,卻羨人添壁上痕。
湍溪戛筏幻騰飛,若此縱橫已久違。一石急來分浪勢,千珠散漫綴人衣。者身未并浮沉去,胸壑猶增膽氣歸。但伏蛟龍還靜碧,人山得映兩崔嵬。
萬里歸心系別船,高情直與九霄聯。望迷北斗知天遠,水盡南郵見地偏。帆逐晚云隨去住,鷗浮春雨任蹁躚。圣朝不薄庾關外,新拜元戎已出燕。
盈盈一水邊,夜夜空自憐。不辭精衛苦,河流未可填。寸情百重結,一心萬處懸。愿作雙青鳥,共舒明鏡前。
海上岧峣擁翠回,當霄壁立勢雄哉。青春洞口猶含雪,白日泉聲似帶雷。天造故懸千尺險,地靈何藉五丁開。諸峰羅列俱難比,不盡浮云任去來。
蒼翠亭亭傲雪枝,間桃間柳亦春猗。東風移入騷人宅,一日多于一日詩。
孤村秋雨暗,萬井暝煙迷。鄰杵時飄響,林鴉不住啼。茅茨慚野老,燈火對山妻。因笑病莊舄,空勞楚執圭。
吾觀天地化育功,四序五行實任之。軒轅堯舜致熙皞,亦有六相兼皋夔。君臣共濟自往古,大廈豈是一木為!況予涼薄資,九五承大寶。四海之廣兆姓繁,側席仁賢翼王道。長林大澤,高丘巨壑,豈無懷才抱德者,蕭散幽閑樂其樂。扣舷清歌弄綠水,結巢云松招白鶴。云松蒼蒼白鶴飛,翠蘿搖曳春風時。朝镵黃獨,夕茹紫芝,放歌《考槃》什,吟詠《梁甫》詞。如玉在璞韜其輝,天之生才將有為。屢下求賢詔,明珠寧無遺?中夜有懷起待旦,勞心咨求忘日宴。嗟爾賢人,何樂空谷?有莘幡然起畎畝,傅巖何嘗終版筑。磻溪白首還鷹揚,臥龍亦復興南陽。旱歲人間望霖雨,大川利涉需舟航。嗟爾賢人,無為徘徊!石泉麋鹿非爾伍,風雨天路為爾開。脫卻芰荷衣,掛在青澗隈。翩翩命駕蒲輪來,黃金如山筑高臺。待爾為詠臺與萊,無為令我悵望思難裁。
一片瀜江水,長流嗚咽聲。夢因笳弄斷,心以劍花明。川阻蒼梧路,山迷白電程。何如鴻雁好,羽翼及秋輕。
學語新鶯驚夢起,紅妝滿樹催桃李。年華不管是風情,十二闌干春獨倚。
老來憂患苦無端,一笑相逢強自寬。詩律頻調代音樂,壽觴滿引當仙丹。二山坐對事非偶,三徑思歸盟不寒。出岫白云知幾許,榭中矯首共遐觀。
幾人大廈室廬窘,之子數椽天地寬。醉里揮毫詩膽大,不懸金印老江干。
參軍一夢到詞場,難弟想應瞻圣皇。此去捷音來鼎鼎,向來諸老去堂堂。馬頭雪絮天街玉,人跡板橋茅店霜。君去世科傳伯氏,釣舟留我住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