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荘院
此君如佳士,得一不為少。如何彌崗巒,十里青未了。
泉源湛山椒,紅亭藏縹緲。奔流瀉萬丈,穿林下縈繞。
居僧惜泉出,少借作溪沼。冰霜濺沫亂,琴筑仙音杳。
水竹自莫逆,獨厭逋客擾。我亦愿結交,禪房寄深窈。
門前石盆潭,奩鏡澄不撓。寺后仙人壁,崚嶒插云表。
卜游已經年,此志幸不夭。菟裘在何許,清境吾將老。
此君如佳士,得一不為少。如何彌崗巒,十里青未了。
泉源湛山椒,紅亭藏縹緲。奔流瀉萬丈,穿林下縈繞。
居僧惜泉出,少借作溪沼。冰霜濺沫亂,琴筑仙音杳。
水竹自莫逆,獨厭逋客擾。我亦愿結交,禪房寄深窈。
門前石盆潭,奩鏡澄不撓。寺后仙人壁,崚嶒插云表。
卜游已經年,此志幸不夭。菟裘在何許,清境吾將老。
這翠竹如同賢良之士,得到一株也不算少。為何滿崗滿巒,綿延十里都望不到盡頭。泉水在山頂清澈流淌,紅色亭子隱現于縹緲云霧間。泉水奔騰直瀉萬丈,穿過樹林縈繞流淌。寺里僧人珍惜泉水流出,只讓它少部分形成溪沼。濺起的水花如冰霜般紛亂,那如琴筑般的仙音已杳然難尋。水與竹自然是莫逆之交,唯獨厭煩那些隱居者的打擾。我也愿與它們結交,在幽深禪房寄身。門前石盆般的水潭,像梳妝鏡般平靜無波。寺后仙人壁,高峻挺拔插入云端。我計劃游覽此地已過多年,這心愿所幸沒有夭折。養老之地在哪里呢,這清幽之境我愿在此終老。
此君:指竹子。
彌:滿。
山椒:山頂。
琴筑:兩種樂器。
莫逆:指志同道合。
逋客:隱居者。
奩鏡:梳妝鏡。
崚嶒:高峻的樣子。
菟裘:指養老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久聞東荘院之名,向往其清幽之景,經過多年終于得償所愿游覽此地,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對塵世生活有所厭倦,渴望在這清幽之地尋求心靈的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東荘院美景的喜愛和隱居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和獨特表達。
但把凡身小品論,寧須拓頞問星辰。女郎戀別淚如雨,遑托金針度與人。
神燭光華麗,靈祛羽翼生。已傳餐玉粒,猶自買云英。
立于萬物先,向明我得天。衰殘何足嘆,皦日在窗前。
暫拋塵土扣云扉,山色空濛翠濕衣。澗水松風俱有恨,道人瓶缽幾時歸。
猗與太史公,振代見才杰。百氏勤雕鎪,二典恣漁獵。雄章發天造,大手揚帝烈。至今藝士林,冠世推閥閱。
箕斗澄暉缺月升,茅花夾轂雪中行。曉風凜凜寒城冷,濠里荷錢無數生。
不因簪紱戀京華,里有鳴珂趙世家。籍甚超宗毛是鳳,依然江令筆生花。郁林素業惟傳石,閩嶠官郵不餉茶。為問玄亭當日事,引觴曾否壽侯巴。
送爾松溪上,猿聲樹樹聞。夜涼弄溪月,衣上拂松云。
醉來黑漆屏風上,草寫盧仝月蝕詩。
為政貴察色,讀書在研覃。司視既不明,兩者無一堪。尚不逭吏責,為師固宜慚。圣世無棄物,況茲久朝簪。決去豈我志,知止亦所諳。頗聞南山下,菊根浸寒潭。濯餌千日期,冰臚復清涵。老馬果識道,更服鹽車驂。
遠聘羊裘到漢庭,竟忘龍袞略儀刑。先生不為干人爵,太史何勞奏客星。潮上嚴灘浮海白,山連禹穴入云青。高風千古成陳跡,唯有荒祠繞翠屏。
玉果金盤開九州,人間無處匿蛛蟊。天孫今夜鵲橋畔,百億化身難得周。
倚花闌清曉,裴回探得,南枝初綻。通春意、漏巧斗奇,東君首先回暖。盈盈素面。剛強點、胭脂深淺。是他自有,標格清香,恣千種妖饒,萬般閑雅。移時細看。算濃雪嚴霜,怎生拘管。也擬是、小桃未蕊,依約杏添清伴。笛聲休怨。怕恐使、群芳零亂。待須把酒,守著花枝,愿期與花枝,久長相見。
可翁點檢形骸,關心六事今猶可。摩挲老眼,殘編細讀,小窗危坐。信手揮毫,云煙撩亂,波濤掀簸。笑蹣跚病足,登山不武,尚能踏、苔痕破。便腹還堪容酒,齒牙攻、脯殽蔬果。歌聲到耳,宮商少誤,肯教輕過。饞口如門,丁寧告戒,欲須堅鎖。怕曲生徒眾,眾群然趨,入困風流我。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愿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