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望日會食普滿院夜歸作詩二首呈文中縣丞玉老禪師江敩王彧 其一
懷冰高韻暑天寒
況有波瀾在筆端
可但風流稱不墜
故應哺啜亦堪觀
坐曹行赴陳蕃榻
待戍方彈貢禹冠
戒食毎煩臨卜瓠
慚無斗酒鹿盈柈
懷冰高韻暑天寒
況有波瀾在筆端
可但風流稱不墜
故應哺啜亦堪觀
坐曹行赴陳蕃榻
待戍方彈貢禹冠
戒食毎煩臨卜瓠
慚無斗酒鹿盈柈
您懷有冰清玉潔的高韻,即便暑天也令人感到清涼;更何況文筆如波瀾起伏,才華橫溢。不僅風流雅韻未曾衰減,連飲食之間的風度也值得觀賞。處理公務時如同徐穉赴陳蕃特設之榻,等待任職時恰似貢禹彈冠準備出仕。每次因戒律飲食之事煩勞您如占卜般費心,我卻慚愧沒有斗酒與滿盤鹿肉來招待。
懷冰:比喻高潔的品格,《吳越春秋》有'冬常抱冰,夏還握火',此處指對方品格清峻。
波瀾在筆端:形容文筆起伏,才華橫溢。
陳蕃榻:典出《后漢書·徐穉傳》,陳蕃為徐穉特設榻,后指禮待賢士。
貢禹冠:典出《漢書·王吉傳》,貢禹與王吉友善,王吉做官后,貢禹彈冠相慶,此處指等待出仕。
卜瓠(hù):瓠即葫蘆,或指占卜用的器具,此處或指因戒律飲食而需謹慎如占卜。
柈(pán):同'盤',盤子。
此詩為農歷五月十五(望日)作者與文中縣丞、玉老禪師等人于普滿院聚會用餐,夜晚歸后所作。詩中既描繪聚會場景,也借此表達對友人品格、才學及風度的推崇,反映文人雅集時的交游之情。
全詩圍繞聚會場景展開,通過贊賞友人的高潔品格、卓越文才與優雅風度,結合'陳蕃榻''貢禹冠'等典故,既展現文人交往的雅致,又以自謙之語體現謙遜態度,是一首典型的文人雅集酬贈之作。
秋景堪題,紅葉滿山溪。松徑偏宜,黃菊繞東籬。正清樽斟潑醅,有白衣勸酒杯。官品極,到底成何濟!歸,學取他淵明醉。
朝暮相催鬢易星,酸風無奈送悲聲。丁寧莫過黃蘆塞,月落霜寒客半醒。
漁攜網近鷗斜去,人過橋東影倒行。
京國忽相見,蒼茫問起居。如何三載別,不寄一行書。共訝鬢毛改,自憐生計疏。故人應笑我,未得賦歸歟。
慈尊宴坐眾香國,環列毗耶彼上人。老子也揩凡肉眼,來瞻清凈法王身。
久別可人胡貳宰,近來詩思夐無同。坡因海外文偏好,杜向秦州句轉工。漂泊有誰窺梗槩,艱危自古見英雄。乾坤怪得無清氣,卻在溪山浙水東。
買松栽兩階,綠發已可梳??质桥仨毶仉?。遲爾千尺長,下產黃琥珀。服以安心神,飛身作仙客。
清事相過日應酬,山僧信筆動新秋。王孫遺法風流在,解使平臺石點頭。
巡城已困塵埃瞇,執撲仍遭蟣虱緣。欲脫布衫攜素手,試開病眼點黃連。
飛甍面面枕冰霜,云抵輕紗月抵窗。莫怪能寒吟徹夕,一生無夢到沈香。
最愛云山滿目前,更憐亭榭俯清川。草深林藹迷樵徑,花落巖霏點客船。碧澗金芝新出地,丹崖石穴舊通天。神仙應在樓頭上,翠羽霓旌下日邊。
維五神,五岳精。德盛大,包群靈。佐東皇,贊太乙。報圭璋,達琮璧。奠桂醑,以椒漿。牲肥腯,韨斯皇。女巫進,姹以麗?;卦茢?,駐霞幟。神偃仰,以徘徊。歷明堂,升帝臺。維光華,嘏大漢。年歲登,永嘉薦。
驀西風吹白少年頭。江邊又驚秋。正鷗汀風緊,雁橋水漲,蟹嶼云浮。幾日篷窗擁醉,典盡鹔鹴裘。每到黃昏后,便憶衾裯。千古吹簫倦侶,嘆瓶中飄泊,一舸沈浮。怕客魂搖醒,晴雪滿孤舟。入丹青、寒沙急雁,趁幾枝、粉筆畫風流。卻疑是、暮春三月,飛絮成球。
密傳春信。微妝曉景,淡佇香苞欲綻。臨風雖未吐芳心,奈暗露、盈盈粉面。何人月下,一聲長笛,即是飛英凌亂。憑闌無惜賞芳姿,更莫待、傾筐已滿。
笑語喧嘩,墻內甚人家?度柳穿花,院后那嬌娃。媚孜孜整絳紗,顫巍巍插翠花。可喜煞,巧筆難描畫。他,困倚在秋千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