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敏叔二首 其二
公家舊物是莼鱸,
好個歸休便入吳。
唯有五湖供放曠,
也無三徑可荒蕪。
酒樽傾倒隨風月,
詩句流傳入畫圖。
煙水悠悠來不盡,
高名千古與之俱。
公家舊物是莼鱸,
好個歸休便入吳。
唯有五湖供放曠,
也無三徑可荒蕪。
酒樽傾倒隨風月,
詩句流傳入畫圖。
煙水悠悠來不盡,
高名千古與之俱。
您舊日的情結本是莼鱸之思,如今正好歸隱回到吳地。只有五湖能供您放任曠達,您的家園也不會有小徑荒蕪。酒樽傾倒間與風月同醉,詩句流傳如入畫圖般優美。煙水悠悠無窮無盡,您的高名將與這煙水千古共存。
莼鱸:用張翰“莼鱸之思”典故,代指思鄉歸隱之情。
歸休:指辭官歸隱。
五湖:指太湖,春秋范蠡助越滅吳后泛舟五湖,此處代指隱者棲居之地。
三徑:漢代蔣詡歸隱后于院中開三徑,只與求仲、羊仲往來,后指隱士家園。
放曠:放任豁達,無拘無束。
煙水:指江南湖光水色,意境悠遠。
此詩為作者贈別友人敏叔歸隱吳地而作。敏叔選擇歸鄉隱居,作者通過詩歌肯定其超脫的生活選擇,表達對友人高潔品格與隱逸生活的推崇。
全詩圍繞友人歸隱吳地展開,以典故與意象烘托隱逸之趣,既描繪隱者閑適生活,又贊頌友人高名長存,語言含蓄典雅,情感真摯自然,展現對隱逸文化的向往與對友人的深切認同。
金風吹柳褪煙絲,恰是黃花綴錦時。屈指雖經重九過,賞心還與歲寒期。松云流翠醒塵眼,庭柚分甘飫密脾。賦得歸來同囗隱,陶然共醉碧山卮。
趨向楊遵道,超遷賈太中。凝香清禁坐,不是學沖融。
萬年圣澤流天下,云暗鼎湖今幾霜。水態含青頻帶雨,巒容積翠絕驕陽。騎龍赤漢元圖讖,牧馬華山此帝鄉。三箭潭中初一試,從來神武是高皇。
老夫不是登高客,萬感千愁對酒來。三輔故人悲宿學,百年劫火剩殘灰。斜陽古寺秋蟲語,淚眼西風野菊開。天壤可憐謝皋羽,年年今日哭西臺。
吾老百世休,輟書學耕者。祈年占土牛,喜雪掘玉馬。海鲞帶鹵燒,溪莼和豉下。卻憶古蠶叢,晤言莫能寫。
六十已過七十開,尚書郎去尚書回。人生要養三生福,滿地兒孫曾又來。
舟中如斗室,坐臥覺心清。閉戶嫌風冷,推篷愛日明。偶思前世事,因見古人情。自顧知何益,詩書浪得名。
仙人好博弈,時下綠云中。一片蒼苔石,落花長自紅。
秋雨匝旬馀,苔痕滿虛室。斜風一卷幔,雨氣翻螢入。端居念往事,百感中夜集。寒蛩伏草根,似與叢蘭泣。點點滴鄉心,離人空佇立。
齋居少塵事,散帙獨登樓。疏柳江城暮,孤云嶺徼秋。涼風清客思,夕籟動鄉愁。徙倚還因懶,朱簾不上鉤。
仰望青天漠漠高,人生處世一鴻毛。胡笳有拍空遺恨,漢節無旄不易操。方朔寓言興設難,屈原忠憤在離騷。讀書多費閒傷感,且向西家喚濁醪。
每念當年創校人,榮光偉業惠斯民。紅墻碧瓦綢繆處,雪骨冰懷負荷身。紓難興邦謀略遠,鞠躬盡瘁事功新。如今康樂園中樹,寸寸清蔭慰苦辛。
林掩羊公廟,淵沈杜預碑。
瓷船輕載小泥壺,叢葉回甘興味殊。兩度危亡忠義守,潮人到底見工夫。老巷幽深厝比鄰,軒開朝暮浣微塵。工夫效果無須問,到處神清氣定人。
曲池波煖蕙風輕,頭白鴛鴦占綠萍。才斷歌云成夢雨,斗回笑電作嗔霆。湘蘭自古成幽怨,秦鳳何年入杳冥。不待萱蘇蠲薄怒,閒階斗雀有遺翎。合歡蠲忿亦休論,夢蝶翩翩逐怨魂。祗待傾城終未笑,不曾亡國自無言。風翩林葉迷歸燕,露裊池荷觸戲鴛。湘水東流何日竭,煙篁千古見啼痕。滿天飛絮罥游絲,扣砌苔錢晦履綦。北渚自應流怨淚,東鄰誰敢效顰眉。嫦娥桂獨成幽恨,素女弦多有剩悲。幾夕空機愁促杼,銀河休問報章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