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敏叔二首 其一
弱冠曾攀桂一枝,
半生為國理棼絲。
高吟直到古人處,
勇退宜為世俗師。
杖屨訪僧長過晚,
茶瓜留客固應遲。
黃山游舊今能幾,
詩社猶忻小子隨。
弱冠曾攀桂一枝,
半生為國理棼絲。
高吟直到古人處,
勇退宜為世俗師。
杖屨訪僧長過晚,
茶瓜留客固應遲。
黃山游舊今能幾,
詩社猶忻小子隨。
二十歲時曾科舉中第,半生為國家處理紛繁事務。高聲吟詩直追古人水平,激流勇退堪稱世俗典范。拄杖著鞋訪僧常至晚歸,以茶瓜待客故歸遲留。當年同游黃山的舊友今剩幾人?欣慰詩社仍有年輕人跟隨。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稱弱冠,指青年時期。
攀桂:科舉登第的代稱,因神話月中有桂樹,科舉中第稱'折桂'。
理棼絲:處理紛亂的事務,棼(fén),亂;絲,比喻事務繁雜。
勇退:指辭去官職退隱。
杖屨(jù):拄杖著鞋,指出行。
茶瓜:茶與瓜果,代指待客的簡素食物。
黃山游舊:曾與作者同游黃山的舊友。
詩社:詩人結社,互相唱和的團體
此詩為作者與友人敏叔的第二次唱和之作。推測創(chuàng)作于晚年退隱時期,詩人已從仕途抽身,轉而享受山林閑適。詩中'黃山游舊''詩社'等詞,或指向其退隱后與舊友于黃山一帶交游、結社唱和的背景,反映了當時文人退隱后的精神生活狀態(tài)。
全詩以回顧生平為線,前半總結仕途與退隱選擇,后半描繪退隱生活與交游,主旨在于展現(xiàn)從容的人生態(tài)度及對文事傳承的重視。語言質樸而意蘊深厚,是一首融敘事、抒情與哲理于一體的唱和佳作。
相如全趙璧,子敬存家氈。臣子奉君父,由來義當然。我為排難行,期播今后賢。至正十六年,楚氛蔽吳天。南臺塔御史,盡室方顛連。風波萍浮寄,墟落匏孤懸。內無蚍蜉援,外絕鴻雁傳。縮地漫勞想,拔宅欲假仙。形勢轉倉皇,一日猶三年。君聞急友義,側身入烽煙。得子猛虎穴,摘珠驪龍淵。菱花奩影合,桂樹月魄圓。青青驄馬駒,環(huán)珥映后先。相看喜至骨,欲語翻淚漣。報之錦繡段,長謝賦歸田。遂令雞鳴客,遠愧齊魯連。我時載茶具,蕩漾五湖船。蕭蕭春陰暮,載歌《伐木》篇。
江水如藍靜不波,殷勤誰為采新荷。微吟薄酒歡難足,可語同懷憶未多。欲掣鯨鯢觀碧海,謾哀虺蜴俟黃河。新來懶聽幽蘭操,滿耳康衢擊壤歌。
巍科聯(lián)伯仲,冠蓋耀鄉(xiāng)邦。援蟻浮春漲,聽雞坐夜窗。諫臺書第一,藝苑筆無雙。千古生芻意,悲歌淚滿腔。
日上高城望大荒,西山東海氣茫茫。銅駝蹤跡埋荒草,元菟風塵識戰(zhàn)場。禮樂可知新制度,山河誰問舊封疆?書生慷慨何多感,轉憶輪臺漢武皇。
喜聞宰相入山來,急喚山童埽碧苔。云鎖洞天三十六,樓臺一一為君開。
南國無全臘,江天可喜晴。山林開雪色,鳧雁與風聲。春物催群動,年華強旅情。無人同此酒,嘆息滯蠻荊。蒸濕何由解,暄和自不禁。片云常蔽日,小雨不成霖。蚊蟆晴明地,蛟龍老病心。雄風不易得,無處可披襟。
布衣行色又風塵,攜手平原未浹旬。易水悲歌逢壯士,蘭亭修禊屬才人。扁舟自許浮東海,龍劍猶堪射北辰。歸去白門機上女,莫言裘敝出三秦。
圣后乘乾奉帝禋,日躔南陸協(xié)靈辰。九關肅啟天門鑰,萬姓歡隨御輦塵。樓雪初融丹禁曉,葭灰微動玉衡春。虛慚珥筆親文物,實有《甘泉賦》未陳。
花晨月夕舊時情,老去搔頭百感生。月忌太圓花忌艷,枉勞燕燕與鶯鶯。
威信昭然漢兩公,舊于青史揖英風。戈船下瀨勛猷壯,馬革裹尸心膽雄。顧我迂疏成遠謫,賴神正直鑒孤忠。病軀阻造祠庭下,幽顯雖殊此意同。
有客復有客,少壯勇而鷙。一攫空邦人,再攫空多士。吾嘗指其腹,號曰五經笥。官今古中丞,柴虛別名字。洵也九鼎資,年來沐爐錘。晶熒會躍出,閃閃奪人眥。柴虛顧之笑,此寶良我試。海神涌波濤,遠致廟廊器。誰能一家私,總用邦國瑞。
紛紛俗格話新奇,花謝春風著地垂。我亦有樽能醉客,君家誰是舊相知。
今朝望海海云生,五色云中白玉城。金陵巧接盤龍勢,南北何如漢二京。
飛棟何年搆,巋嵬跨楚天。江山殊壯觀,云鶴共連翩。直上看南斗,平東俯漢川。固應多暇日,登眺即神仙。
隱居清溪上,小結長林亭。開窗望遠岫,夜聞棲烏鳴。行吟聊散發(fā),臨流濯長纓。感物興嗟嘆,愁與病交并。纏綿虛歲月,顏容瘁且零。夙昔二三子,隔若參商星。非君情誼篤,寄遠難為情。繾綣思良友,中懷涕淚零。是用感明德,薄言申微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