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林寺
妙行堂前聳碧鮮,壺中軒外疊巑岏。
山門靜對清油闊,佛閣寬圍碧玉寒。
蠟屐喜隨談理客,饋漿驚見字民官。
開山老侃留遺像,試問何如釋道安。
妙行堂前聳碧鮮,壺中軒外疊巑岏。
山門靜對清油闊,佛閣寬圍碧玉寒。
蠟屐喜隨談理客,饋漿驚見字民官。
開山老侃留遺像,試問何如釋道安。
妙行堂前聳立著碧綠的竹子,壺中軒外層疊著險峻的山峰。山門靜靜地對著開闊的清油河,佛閣寬敞地環繞著帶著寒意的青山。我高興地穿著木屐跟隨談理的客人,驚訝地看到給百姓送水的官員。開山祖師老侃留下了遺像,試問他和釋道安相比怎么樣呢?
妙行堂:靜林寺內的堂名。碧鮮:指竹子。
壺中軒:靜林寺內軒名。巑岏(cuán wán):形容山峰高峻。
清油:可能指清油河。
碧玉:這里比喻青山。
蠟屐:涂蠟的木屐,古人游山時穿。談理客:談論義理的人。
饋漿:送水。字民官:治理百姓的官員。
開山老侃:靜林寺的開山祖師老侃。
釋道安:東晉時期杰出的佛教學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覽靜林寺時,被寺廟的景色、人文歷史所觸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佛教文化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首詩描繪了靜林寺的優美景色和寺中的人文活動,通過對開山祖師的提及,展現出寺廟的歷史傳承。在文學上,它以清新自然的筆觸記錄了寺廟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萬古無諸國,高城控百蠻。秋風螺女渡,落日越王山。形勝一千里,溪流卅六灣。探奇多古跡,蘿徑幾躋攀。
身離瘴雨脫蠻煙,自幸得歸如得仙。更愿留侯輕萬戶,不須辟谷也長年。
雜縣寓魯門,風暖將為災。吞舟涌海底,高浪駕蓬萊。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姮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升降隨長煙,飄飖戲九垓。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
海外天留見面緣,兩家兒女話纏綿;誰知識得荊州后,烽火驚心又一年。文字風流老鄭虔,一官愛客苦無氈;諸生散后烽煙起,不識何人肯贈錢!記從福地買歸舟,刻燭催詩夜未休;一片冰壺清見底,何人得比韋蘇州!誰驅市井作鄉兵,飲血醫瘡更守城;橫海他年論竹帛,合將七寶祀書生。裘帶翩翩脫俗情,張郎才調本天成;雙瞳剪水身如玉,風度依稀似九齡。倚馬才高盧照鄰,弓彎六石筆千鈞;陰符一卷埋頭讀,何可今朝無此人!咫尺關山道路分,相思幾度賦停云;傷心耆舊凋零后,海外論詩獨有君。
相夫猶未拜恩封,一枕泉臺夢已終。機杼聲沈虛夜月,幄帷香冷起秋風。魂歸故國千山遠,花落中途萬里空。淑德在人應不朽,豐碑三尺嶺之東。
破落禪扉帶葉關,頻來只是愛僧閒。齋廚過午無煙火,可是多時不下山。
重吟坡老芳鮮句,飲客西湖半醉中。一段風光帶秋色,瘦荷疏柳嫩芙蓉。
淮水悠悠兮,去我無舟。匪我無舟兮,此焉優游。
客從江南來,遺我愚公書。盛德每韜晦,深藏匪中虛。知巧紛以屏,直行恥乖紆。永懷心齋人,雅志遵圣途。默識諒亦早,允踐乃良圖。愿起九原下,執鞭與為徒。寥寥千古意,此道今何如。
春前桃李謾紛紛,梅后冰標獨有君。莫將今日推明日,要看三分到七分。暮年無事掛胸懷,祇為酴醾筑此臺。恰似唐朝元會日,露翻珠翠六宮來。
江郵湘驛。問暮年何事,暮冬行役。馬首搖搖經歷處,多少山南溪北。冷著煙扉,孤芳云掩,瞥見如相識。相逢相勞,如癡如訴如憶。最是近曉霜濃,初弦月掛,傅粉金鸞側。冷淡生涯憂樂忘,不管冰檐雪壁。魁榜虛夸,調羹浪語,那里求真的。暗香來歷,自家還要知得。
王臣夷夏仰清名,領鎮猶為失意行。已見玉璜曾上釣,何愁金鼎不和羹。譽將星月同時朽,身應山河滿數生。泥滓云霄至懸闊,漁翁不合見公卿。
遵涂出滁陽,望望瑯琊山。昔日陽明子,相期共躋攀。寂寞臥山房,共話儒釋言。何期廿載下,復此同諸賢。俯懷豐樂地,壯心與盤桓。冥搜醉翁處,窺潭有龍蟠。醉翁醉亦得,蟠龍不可干。
三軍不動旗閃爍,老婆正是魔王腳。趙州無柄鐵掃帚,掃蕩煙塵空索索。
東風細雨暮寒生,涿州茅店對長檠。壁間掛,誰氏篆,惜秦碑、摹好不留名。繹山棗木尚堪稱,泰山石刻更精能。三千載,百四字,問何時、更見會稽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