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寄伸仲先塋瞻云亭
銜哀負土記當年,白首來臨涕泫然。
宰樹成行無鹿觸,佳城卜吉自牛眠。
已乖彩服親嘗膳,猶幸綸封數漏泉。
反顧云飛頻悵望,孝誠寜愧斗南賢。
銜哀負土記當年,白首來臨涕泫然。
宰樹成行無鹿觸,佳城卜吉自牛眠。
已乖彩服親嘗膳,猶幸綸封數漏泉。
反顧云飛頻悵望,孝誠寜愧斗南賢。
還記得當年懷著哀傷背土筑墳的情景,如今白發蒼蒼再來此地淚水潸然。墓旁樹木成行沒有鹿來踐踏,墓地風水好是天然吉壤。已經無法穿著彩衣侍奉雙親吃飯,所幸還有朝廷的封誥恩澤惠及九泉。回頭望著云飛之處頻頻惆悵凝望,這份孝心怎會愧對南方的賢德之人。
銜哀:懷著哀傷。負土:背土筑墳。
泫然:流淚的樣子。
宰樹:墳墓上的樹木。鹿觸:鹿的碰撞,指對墓地的破壞。
佳城:指墓地。牛眠:相傳晉陶侃尋牛,遇一老父指一處為牛眠地,說葬此必出貴人,后稱風水好的墓地為牛眠地。
乖:違背,這里指無法實現。彩服:指老萊子穿彩衣娛親的典故。
綸封:皇帝的封誥。漏泉:指黃泉,九泉。
寜:同“寧”,豈,難道。斗南:指南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是在多年后再次來到親人的墓地。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在經歷歲月滄桑、白發蒼蒼時,帶著對親人的思念和無法盡孝的遺憾來到先塋,觸景生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孝心。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運用典故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體現了傳統的孝道文化和詩人的情感世界。
殘霞卷盡出東溟,萬古難消一片冰。
公子踏開香徑蘚,
別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層層。
東南路盡吳江畔,正是窮愁暮雨天。
鷗鷺不嫌斜兩岸,
今古若論英達算,鴟夷高興固無邊。
百越風煙接巨鼇,還鄉心壯不知勞。
雷霆入地建溪險,名場聲利喧喧在,莫向林泉改鬢毛。
跡暗心多感,神疲夢不游。
驚舟同厭夜,獨樹對悲秋。
晚角和人戰,殘星入漢流。
門前早行子,敲鐙唱離憂。
玉皇恩詔別星班,去壓徐方分野間。
有鳥盡巢垂汴柳,想憶朝天獨吟坐,旋飛新作過秦關。
閑尋香陌鳳城東,時暫開襟向遠風。
玉笛一聲芳草外,回首漢宮煙靄里,天河金閣未央宮。
誰家朱閣道邊開,竹拂欄干滿壁苔。
野水不知何處去,
可惜登臨好光景,五門須聽鼓聲回。
紫詔征賢發帝聰,繡衣行處撲香風。
鶚歸秦樹幽禽散,
鞭鞘所拂三千里,多少諸侯合避驄。
絕壁相欹是洞門,昔人從此入仙源。
數株花下逢珠翠,
山前空有無情水,猶繞當時碧樹村。
客愁不盡本如水,
草色含情更無已。
又覺春愁似草生,
何人種在情田里。
總藏心劍事儒風,
大道如今已渾同。
會致名津搜俊彥,
若使重生太平日,
也應回首哭途窮。
常時月好賴新晴,不似年年此夜生。
初出海濤疑尚濕,
豈獨座中堪仰望,孤高應到鳳凰城。
削玉森森幽思清,院家高興尚分明。
卷簾陰薄漏山色,卻驚九陌輪蹄外,獨有溪煙數十莖。
云重寒空思寂寥,
玉塵如糝滿春朝。
片才著地輕輕陷,
誰家醉卷珠簾看,
弦管堂深暖易調。
涼風吹雨滴寒更,鄉思欺人撥不平。
長有歸心懸馬首,
早晚身閑著蓑去,橘香深處釣船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