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明禪師生辰三首 其二
剎那思慮不及處,智入三世無去來。
水母有蝦方見色,芭蕉無耳亦聞雷。
閑中情垢消磨盡,笑里心花造次開。
今日全身毛孔笑,老師帶伴與春回。
剎那思慮不及處,智入三世無去來。
水母有蝦方見色,芭蕉無耳亦聞雷。
閑中情垢消磨盡,笑里心花造次開。
今日全身毛孔笑,老師帶伴與春回。
在瞬間來不及思考之處,智慧能貫穿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無來無去。水母要依靠蝦才能顯現顏色,芭蕉沒有耳朵卻也能聽聞雷聲。閑暇中情感上的污垢都被消磨殆盡,歡笑里內心的花朵突然開放。今天渾身上下每個毛孔都在歡笑,老師帶著眾人與春天一同回歸。
剎那:極短的時間。
三世:佛教用語,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水母有蝦方見色:水母無眼,常依蝦的行動來辨別方向和察覺外界,這里借指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
情垢:指因情感而產生的煩惱、雜念。
造次:倉促、突然。
此詩為紀念永明禪師生辰而作。永明禪師是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在禪學上有很高造詣。詩人可能在特定的紀念活動中,通過對禪理的思考和感悟創作此詩,表達對禪師的敬意和對禪學的理解。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禪理的體悟,以獨特的意象和生動的描寫展現禪意。其突出特點是將禪理與自然現象、內心感受相結合,富有哲理和情趣。在文學史上,這類禪詩豐富了詩歌的題材和內涵,體現了佛教文化對文學的影響。
野塘風緊漲漣漪,桃李春寒發尚遲。山色晚晴青不了,倚筇忘卻立多時。湘云碎剪作春衣,步入青山映夕暉。我已無心事漁獵,野禽何事亦驚飛。
谷城風景浩無涯,春入林巒景更嘉。萬頃松陰晴滴翠,半巖花氣煖蒸霞。降神長見鐘人杰,興雨時能潤物華。早晚公卿佳應協,鳳?丹詔到君家。
敷天左袒向康王,遂有建炎續靖康。全城請駕聞宗澤,十事班朝見李綱。所嗟克復歸和議,安得中興擬漢唐。天下太平誇朽柱,金人奸細主朝堂。可憐得將如韓岳,大儀朱鎮總銷铓。成功不賴儒生力,逆亮看花已雒陽。隆興復睹嘉禾瑞,祖意天心庶可償。孝宗之孝吾無閒,雖未恢疆亦保疆。改臣易表均敵禮,南渡賢君首壽皇。光寧黯黮何堪數,偽禁空將吾道戕。除韓得史兇彌熾,皇子旋更秉義郎。四十年中消長半,夏夷金滅元遂張。半閒宰相平軍國,樊襄始自度宗亡。恭端帝炳成何事,三閩四廣繼汴杭。斷維負溺皆為趙,豈惟燕市繼崖洋。丹心照汗同千古,陸張名氏比天祥。
君家此畫何由得,峭壁陰森如鐵色。高閣平臨煙霧低,長松□舍雷雨黑。寒綃七尺半是云,深林窈窕路莫分。幽尋恐與神明遇,靜聽唯應猿狖聞。海岳者圖絕低小,后來作者何足云。主人借問誰能爾,定是房山高使君。
清陰靄靄匝城闉,萬井熙熙桃杏春。紫陌傳呼旌旆出,重臣新佩玉麒麟。
同是中秋月,匡廬只自看。故臨石鏡上,偏傍落星灘。北望關山隔,南飛烏鵲寒。鳳歌喧太液,光憶滿長安。
壞局今猶勞圣慮,窮涂自嘆失人心。貴曾顓面居金鼎,謫尚于飛戀繡衾。罪大□□□柳下,恩寬許臥古藤陰。殯時惟有青蠅集,此外應無吊客臨。石衛尉家先沒入,黔婁生處亦誅求。客嘲未悟漫天戲,鬼瞰皆知偃月謀。不許他人分越國,預拚異日去崖州。傍觀莫枉為酸鼻,鹿死無魂豈有愁。
江榻云花散復凝,水禽爭語即晨興。正當送客南塘路,更擬酬詩北郭朋。渚柳風生煙縷縷,漁磯潮落石層層。荒村迎送還難免,泯跡山深恨未能。
野步相偕到夕曛,秋蔬畦圃綠初勻。生逢瀛海多虞日,甘作杯觴獨往人。潤月晚蟬聲漸歇,向來石友意常新。可愁地老天荒際,會見風翻墜葉頻。
六朝名德仰巍巍,未許家園久息機。霖雨帝方思汝作,袞衣人更望公歸。南山一柱標中土,左轄三星拱太微。欲向賓筵頌眉壽,寸心遙與白云飛。
迢迢弱水西,中有三神山。石洞閟日月,芝草生瑯玕。龍耕玉田水,鶴啄松云壇。仙人羨門徒,日夕居其間。煙霞組長袖,刀圭駐紅顏。我昔從之游,飛佩鳴珊珊。朅來住人世,矯首隔塵寰。安得大鵬鳥,飛來載我還。
年來世事已參商,但有聲塵尚未忘。若向琴中定優劣,龍岡錯認老髯郎。
欲歸無定問知否,容我隨風相忘久。若與君心同一癡,心期怎放斷腸后?
墻頭赤棗杵兒斑,打棗竿長二十拳。塞北紅裙爭打棗,江南白苧怯穿蓮。
天街東來喜橫亙,夜靜無塵斷車乘。青天故遣月娛人,特為中秋月轉瑩。昔人徒訝一分虧,此物始知千里徑。團團餅餌家家如,矮屋仰觀殊不稱。望里撐空木最高,上施平板還加釘。已好樓居仍好客,主人引我凌飛磴。解衣褫帶重留延,案上珍腴已先饤。須臾眾客報齊來,一笑頻忘腰折磬。庾公故事擬重修,亦復平生無淺興。少焉月轉檐楹間,起傍朱闌時一憑。俯觀南苑白茫茫,素練平鋪日難暝。中山地近兔毫分,巨海波浮蚌胎孕。舉瓢便可酌河水,著屐那能絕泥濘。椽筆誰將華榜題,茲樓只合名超勝。置身如在太湖心,萬斛龍驤初下碇。端愁波浪欲掀翻,為語諸公宜坐定。群童獻技舞且歌,鳳腹空空四弦絙。我方沾醉陶陶然,新調疑從夢中聽。夜深風露忽凄涼,高處不勝寒起脛。主人歡飲意何濃,美酒如泉瓶未罄。底須隔屋問西鄰,走送茶瓜勞仆媵。明年未審在誰家,鄉社佳期當預訂。言方脫口客已聞,吐酒閧然爭出應。我家海月舊傳名,庵外清光長有剩。王猷隔巷每共之,今者安知非我贈。戲言若大卻非誇,薄意頗誠真不佞。小園雖說乏樓居,早向幽亭設長凳。杜老還教掃徑花,范家莫道塵生甑。諸公倘許過高軒,就煩執此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