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龍生辰三首 其三
同登九仞到崔嵬,困極那辭共墮摧。
待汝狐疑猶豫處,當機佛手等閑開。
昔年成物心空切,今日臨風首重回。
滿院新晴春已老,落花飛絮點池臺。
同登九仞到崔嵬,困極那辭共墮摧。
待汝狐疑猶豫處,當機佛手等閑開。
昔年成物心空切,今日臨風首重回。
滿院新晴春已老,落花飛絮點池臺。
一同攀登陡峭高峰到達險峻之處,疲憊至極也不推辭一同經歷挫折。等到你遲疑不決的時候,關鍵時刻佛的援手會輕易出現。往年成就事物的心愿徒然急切,如今臨風回首往事。滿院雨后初晴春天已將過去,落花和飛絮點綴著池臺。
九仞:形容極高。崔嵬:形容山勢高峻,這里指險峻的地方。
墮摧:指遭遇挫折、困境。
狐疑猶豫:指遲疑不決。
佛手:佛教用語,這里可理解為佛的援手、指引。
成物:成就事物。
首重回:回首往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在詩人經歷了一些困難挫折,回首往事時所作。當時或許處于佛教修行或生活的困境中,對過去的努力和時光的流逝有所感悟。
這首詩主旨圍繞著人生的艱難、時光的流逝以及對解脫的期待。其特點在于將現實的困境與佛教的意象相結合,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體現了特定時期文人對人生和宗教的思考。
西坡仙去漪嵐在,重到堂中廿二年。
依舊廬山當左闔,新添濠水注前川。
渾無障礙千峰處,長有澄鮮萬頃天。
但得此心如此地,不妨朝暮與周旋。
今夜山陰月,家庭想共看。
霜毛明壽鶴,霧鬢濕柔鸞。
北望江湖迥,南瞻屺岵寒。
頼憑雙去雁,早已報平安。
送客得茲游,湖邊上小舟。
水吞沙岸遠,云綻日光浮。
地轉風篁密,山藏野寺幽。
飛泉如有意,夾路奏鳴球。
頭顱看即已如斯,狡獪何能尚昔時。
物自有情非我也,筆因隨意偶書之。
不知風壑焉由籟,但見春林忽自枝。
老去詩名多減盡,詠沂門戶欲容窺。
步步青山擁碧溪,村村麥隴入桑畦。
路將好景匆匆過,轎避柔柯故故低。
風餌雨紈香有思,帶羅簪玉浄無泥。
如今始悟嚴夫子,不把漁竿換介圭。
臺星入軫照三湘,申畫南云作壽鄉。
太始以來山色在,北流無盡水聲長。
曾開皇極頒諸福,親把鴻鈞轉八荒。
卻倚虛欄看平楚,野潢閑受濟川航。
聽說邕州暫駐航,有金如粟馬如羊。
五千里地通中國,四十三州控大荒。
武事建時文未喪,化風宣處教無方。
朝家學校通南越,慶歷諸公未易量。
蓬萊太守厭期會,歸結琳宮香火緣。路旁送者誰最切,之子佩衿青可憐。
子兮請自曩時說,芹館就荒三十年。邇來窮悴更堪說,舍下鞠草廚無煙。
市門小兒有虛籍,校官弟子無鳴弦。向來一辱聲掃地,倒九江水誰為湔。
守家故是補天手,斷鰲四足承高圓。小卻盛之鑒湖上,施設次第看后先。
下車百廢未及舉,冕服釋菜供圣賢。愿從博士聽講說,歛容就席毋敢專。
邦人始識蠹簡重,士子稍作青灰然。迂生欲舉折洗事,眾膽傍碎公加鞭。
合八縣士一戰霸,百川之水皆東沿。鵠袍如山聲不震,秦望卻立回清妍。
紫衣金帶朱兩轓,牙旗戟纛來翩翩。魯侯色笑有深愛,南公嘆息無前傳。
翠裯已覺夏室清,棐幾更與秋窗便。日輸月給輩相望,餼牽竭矣公愈堅。
坐令學者飽虀飯,不待先生求酒錢。風聲泛泛鄒魯上,意向往往嬴劉前。
子兮如此衿佩何,半渡欲濟收吾船。季鷹家人故難料,歸興忽動秋風邊。
若人固自泰山雨,詎肯作我稽山泉。轅高轍駛不可駐,哦以七字成長篇。
庶幾太史聞我語,邂逅可作泮水編。
當時一念繼元昆,誰附飛章告九閽。
天聽直無多遠近,地靈頓有許便蕃。
擬牋此事呈諸老,盍引斯人侍至尊。
弭旱功夫消幾許,草茅猶足動乾坤。
農郊有喜萬人知,三日甘霖綠野肥。
動地歡聲連谷旦,降神喜頌入春圍。
云充畫棟排金鴨,花滿前行立彩衣。
七十今年須預慶,明年群玉正天飛。
爾行欲何之,觸熱官里去。
官今有何急,須爾不得住。
借問年幾何,四十倏已暮。
前途更如此,所著真幾屨。
明廷集夔襄,古樂徧韶頀。
獨吹牛背笛,焉往不得牾。
但聞湘山好,藏室鎖煙霧。
平生獨往夢,恍惚至其處。
胡張骨已冷,學者半新故。
誰能用師說,九守立堅戍。
閑持一青笠,往喚洞庭渡。
飛上祝融峰,晴云擘輕絮。
江海張公亦壯哉,雪蛆生處守邊來。
緜裘六月冰如鐵,土焙三更冷似灰。
棧踏曾云歸蜀道,船欺急淖下瞿堆。
沙頭病士眠初熟,又見征人萬里回。
市隘初回暑,庭空得晚行。
薄云天半露,涼月夜全明。
露下葛巾重,風來紈扇輕。
翛然疑物表,與世不相嬰。
一江秋水散芙蕖,笑買扁舟下五湖。
北學自憐非楚產,東歸安得與公俱。
同年進士今丞相,六館諸生舊講徒。
朱橘白魚留不住,洞庭橙熟有新鱸。
碧柳黃蘆冷映門,荒陂寒水浄涵村。
深深留殿朝常閉,肅肅行營夜不喧。
景似邱園宜避俗,事非風月總忘言。
平生故有閑吟分,何物堪酬造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