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達道通判贊
韻出縉紳,秀見眉須。矯絳闕之風度,宜玉堂之步趨。
有人所盡有,無人所當無。而乃袖補袞之手,而弄云泉以自娛也。
余安能探其歸宿,獨見于皮膚。蓋神于酌古,僻于譽書。
求于古人,則謝幼輿王子敬之徒歟。
韻出縉紳,秀見眉須。矯絳闕之風度,宜玉堂之步趨。
有人所盡有,無人所當無。而乃袖補袞之手,而弄云泉以自娛也。
余安能探其歸宿,獨見于皮膚。蓋神于酌古,僻于譽書。
求于古人,則謝幼輿王子敬之徒歟。
氣質出自士大夫階層,眉須間盡顯靈秀。有宮廷般的高雅風度,適合在翰林院行走。具備常人應有的優點,又有常人不該沒有的特質。然而卻收起匡正朝政的才能,而寄情于云泉自娛自樂。我怎能探究到他內心的追求,只能看到他的外在。他精通古今之事,不喜歡別人贊譽自己的書法。若與古人相比,大概是謝幼輿、王子敬一類的人吧。
縉紳:原意是插笏于帶,舊時官宦的裝束,后轉用為官宦的代稱。
絳闕:宮殿寺觀前的朱色門闕,借指朝廷。
玉堂:官署名,宋代以后稱翰林院為玉堂。
補袞:補救規諫帝王的缺失。
酌古:以古為鑒。
僻于譽書:不喜歡別人贊譽自己的書法。
謝幼輿:即謝鯤,晉代名士。
王子敬:即王獻之,東晉書法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從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文人雅士之間有一定的交往。作者可能與周達道通判相識,看到他雖有才華卻選擇隱居,有感而發寫下此贊。
此贊文高度贊揚了周達道通判的才華和風度,以及他超脫的生活態度。通過豐富的意象和表現手法,塑造出一個兼具官場才能和隱士情懷的人物形象。在文學上,展現了宋代文人贊文的典雅風格。
堂上西風至,郊原歲事成。 雨馀虹影落,云霽露華清。 唧唧蛩鳴夜,飄飄雁渡晴。 登臨多物色,筆落競縱橫。
漾舟漢江上,掛席候風生。臨泛何容與,愛此江水清。 蘆洲隱遙嶂,露日映孤城。自顧疏野性,難忘鷗鳥情。 聊復與時顧,暫欲解塵纓。跋涉非吾愿,虛懷浩已盈。
去去知未遠,依依甚初別。他鄉至下心,昨夜階前雪。 終日讀書仍少孤,家貧兄弟未當途。適遠才過宿舂料, 相隨惟一平頭奴。男兒出門事四海,立身世業文章在。 莫漫憶柴扉,駟馬高車朝紫微。江南驛使不曾斷, 迎前為爾非春衣。
歸心只有杜鵑知,且倚裴亭遍共捻。 客路秋風吹杜若,故園春雨老辛夷。 家貧未辦閒居賦,世濁空吟感寓詩。 邂逅江湖還別去,岸花檣燕兩堪悲。
香慣臨風細,花偏映日生。 若將人試擬,小玉定齊名。
風萍渺無跡,一日扣柴扉。 乍見猶疑夢,相逢遽語違。 子方懷錯志,誰復挽征衣。 煙雨松楸隔,何當賦式微。
木落愁遠山,鄉心夜來絕。 不見渡溪人,但見渡頭月。 高堂憶遠征,妻孥望天末。 舞衣生輕塵,自貽此契闊。 白云起江頭,直向武夷沒。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銀塘光不定。綠云冉冉粉初勻,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風起秋波冷,獨擁檀心窺曉鏡。他時欲與問歸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剪中流,白蘋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學春花靨,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幾許浮萍,舊夢迷殘絮。棠橈無數。盡泛月蓮舒,留仙裙在,載取春歸去。 佳麗地,仙院迢迢煙霧。濕香飛上丹戶。醮壇珠斗疏燈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訴。君不見桃根已失江南渡。風狂雨妒,便萬點落英,幾灣流水,不是避秦路。
下牢溪畔水,楚客送揚舲。木落丹楓岸,沙明赤坂亭。
眼中秋望闊,愁外蜀山青。此去三巴近,清猿定飽聽。
窗殘夜月人何在,一見清明一改容。 墜葉飄花難再復,生離死別恨無窮。
縱說今宵舊歲除,未應除得舊臣荼。 摩云即有回陽雁,寄得南枝芳信無?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藎篋 一作:畫篋)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