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滅之日用欲得現前莫存順逆為韻作八偈 其一
道心固有恒,至剛定無欲。
得飽即酣臥,稱心良易足。
清歌一瓢風,笑唾千鐘祿。
誰能作九原,我欲掖埋玉。
道心固有恒,至剛定無欲。
得飽即酣臥,稱心良易足。
清歌一瓢風,笑唾千鐘祿。
誰能作九原,我欲掖埋玉。
追求道的心本就有恒久性,至剛之人必定沒有貪欲。吃飽了就暢快地睡去,能讓自己稱心其實很容易滿足。在清歌中享受一瓢清風,對千鐘俸祿不屑一顧。誰能前往九原之地,我想攙扶著埋葬那如玉般的人。
道心:指追求道的心境。
恒:恒久,持久。
至剛:極其剛正。
酣臥:暢快地睡覺。
清歌:清亮的歌聲。
千鐘祿:優厚的俸祿。
九原:本指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
掖:攙扶。
埋玉:指埋葬有才華的人
此詩是在明白庵主寂滅之日所作。當時庵主離世,詩人感慨其一生追求道的精神,結合自身對道的理解和感悟創作此詩,以表達對庵主的緬懷和對道的堅守。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道的追求和對淡泊生活的崇尚,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觀念。
別淚墮如絲,含情折柳枝。
晚風花落處,寒日馬嘶時。
記里知前路,占程定后期。
百年能幾日,強半惜分離。
黃鳥。黃鳥。飛過花枝裊裊。
綠陰青子初新。流水斜陽晚春。
春晚。春晚。望斷東城上苑。
蓬蓬萬物等毫毛,
枉費縱橫百戰勞。
看透人間無敵手,
陶唐一著總輸高。
宦跡標南郡,賢勞賦北山。
分攜千里外,留滯一年間。
梅閣春全隔,花宮月幾彎。
水聲隨露冕,塵路損風顏。
別路遙岑合,離亭二水環。
永言君子贈,懷惠野人攀。
共道鶯遷近,來瞻馬首還。
滾滾波瀾筆底來,雷霆冰雪絕纖埃。
老成治事神仍王,旖旎談詩志未灰。
奉倩多情憐妾病,朝云無恙望春回。
何緣乞得長生藥,擎向床頭晉一杯。
雨雪霏霏覆臘天,
人蹤鳥跡兩茫然。
喜晴欲覓春消息,
竟在自家鳩杖邊。
嬌臉。彩秀象奩分琰艷。
背人眉角微斂。面霞紅纈染。
曼吟小唇先掩。更頻拈瑤簟。
燭花交映春靨。數殘更幾點。
旋燒枯栗衣猶濕,
去愛峰前有徑開。
日暮更寒歸欲懶,
無端撩亂入船來。
俊兄才學眾人知,富貴功名自有時。
海運今看鵬怒擊,韶成始是鳳來儀。
狀頭謾詫文階峻,榜眼常多紫綬垂。
家有鄭公遺笏在,一聞吉語即相貽。
一痕隱隱介亭西,
庾亮樓頭未醉時。
多是團團深夜看,
可曾見此巧如眉。
道人元不霍山住,
十六年來才兩度。
今遇端山特地來,
閒名知被人添注。
琪管將揚世罕知,不辭三弄試臨溪。少陵若也能精鑒,休戲嚴公有此兒。
藏器韜光以待時,扁舟且此釣磻溪。拿云指日掀頭角,驚破扶風狎侮兒。
東野臨流喜賦詩,一竿搖破碧云溪。汝非羸角休吾觸,不是尋常丱角兒。
忽驚天上寄來書,火盡西園一木馀。
苜蓿有根開絳帳,芙蓉無蒂碎香車。
儒門淡泊思靈鷲,蕓閣荒頹泣蠹魚。
壟草尚沾半子淚,雪中翹首幾躊躇。
也曾幾度上吹臺,張吻學吹吹不來。
從此改途吾拍馬,一躬到地為背柴。
道逢醉漢花和尚,口唱猥歌倘秀才。
我喊姐夫他不悅,貧僧尚未惹塵埃。
梅花落盡百花遲,
肯信芳華未有期。
愁絕寒堂開夜宴,
燈痕紅瘦別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