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金剛經贊
昔有佛子根猛利,能觀空性則是色。欲顯空色不思議,仰空書此金剛句。
至今風雨被原野,諸樵牧者集其下。乃知肉眼不能見,譬如水中有鹽味。
唯道人瓊思精奇,能觀色性即是空。視此纖管大如椽,揮翰如行九軌道。
故于兼寸環中備,足廣大言說身世。人可見,不可讀,譬如嬰兒親崖蜜。
我于此經能證入,初中后善三法門。忽然落筆如建瓴,不復現行生倒想。
由色空觀入諸境,奏刀肯綮無全牛。盡持此法施群生,甚微細智愿同證。
昔有佛子根猛利,能觀空性則是色。欲顯空色不思議,仰空書此金剛句。
至今風雨被原野,諸樵牧者集其下。乃知肉眼不能見,譬如水中有鹽味。
唯道人瓊思精奇,能觀色性即是空。視此纖管大如椽,揮翰如行九軌道。
故于兼寸環中備,足廣大言說身世。人可見,不可讀,譬如嬰兒親崖蜜。
我于此經能證入,初中后善三法門。忽然落筆如建瓴,不復現行生倒想。
由色空觀入諸境,奏刀肯綮無全牛。盡持此法施群生,甚微細智愿同證。
從前有佛子根性猛利,能觀照空性就是色。為了彰顯空色的不可思議,仰對天空書寫這《金剛經》之句。至今風雨籠罩原野,眾多樵夫牧人聚集其下。才知道肉眼不能看見,就像水中有鹽味卻難察覺。只有道人瓊思維精妙奇特,能觀照色性就是空。看這細管筆大如椽木,揮筆如同在九軌大道上行走。所以在小小的方寸之間完備呈現,足以廣大地言說身世。人們能看見,卻不能讀懂,就像嬰兒親近崖蜜卻不知其味。我對于這部經能證悟進入,初、中、后善三種法門。忽然落筆如高屋建瓴般順暢,不再有顛倒的想法。由色空觀進入各種境界,運刀如同解牛游刃有余。全部秉持此法施予眾生,愿共同證得這甚微細智。
佛子:指菩薩,也泛指有佛性的人。
根猛利:根性敏銳、強勁。
空性則是色:出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指色和空本質相同。
金剛句:指《金剛經》中的語句。
纖管:細管筆。
椽:椽子,這里形容筆大。
九軌道:形容寬闊的道路,這里指書寫流暢。
兼寸:指小小的空間。
建瓴:高屋建瓴,形容形勢不可阻擋。
奏刀肯綮:出自《莊子·養生主》,比喻處理事情得心應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內容看,當時佛教文化盛行,人們對佛法的研究和修行較為普遍。詩人可能在深入研習《金剛經》后,有感于佛法的精妙以及對眾生解脫的期盼而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宣揚《金剛經》的佛法智慧和證悟法門。其特點是將佛理與文學巧妙融合,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描寫闡述佛法。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廣,但對研究佛教文學有一定價值。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何處浣離憂。消除許大愁。望長江、袞袞東流。一去鄉關能幾日,才屈指、又中秋。 蘆葉滿汀洲。沙磯小艇收。醉歸來、明月江樓。欲把情懷輸寫盡,終不似、少年游。
世事從來無據,人生自古難憑。茫如天水有云萍。聚散任他形影。每怪東陽瘦損,常嗤騎省多情。如今我也瘦棱棱。卻喜青青兩鬢。
世間何事能感人,詩人題詠為多情。 我亦執筆書長吟,詩吟未竟情已盈。 古稱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何似祗今握手見肺肝,開口無毀譽。 古稱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 何似祗今對床談子虛,醉歌咍臺笑廬胡。 昨宵春月如晝明,與君聊詩到三更。 今宵夜雨如盆傾,與君齁齁直到街鼓鳴。 醒來莫問陰與晴,但聽檐溜飛泉聲。 明朝又作穿云行,巾紗杖竹鞵芒輕。 遇酒酌彼兕觥,逢花賞其芳馨。 見賢者如接芝蘭,對俗子譬之蚊虻。 勿與物忤競,勿為事絆縈。 陶然樂吾真,是謂羲皇人, 是謂葛天民。
煙汀一抹蒹葭渚。風亭兩下荷花浦。月色漾波浮。波流月自留。若耶溪上女。兩兩三三去。眉黛斂羞蛾。采菱隨棹歌。
昨日杏花春滿樹。今晨雨過香填路。零落軟胭脂。濕紅無力飛。 轉頭春易去。春色歸何處。待密與春期。春歸人也歸。
池上樓臺堤上路,盡日悠揚飛舞。欲下還重舉,又隨蝴蝶墻東去。 糝徑飄空無定處,來往綠窗朱戶。卻被春風妒,送將蛛網留連住。
一柄雙花,低翠蓋、呈祥現美。人正在、薰風亭上,滿襟如水。二陸比方夸俊少,兩喬相并修容止。雨初晴、午永斗紅酣,真奇耳。 雙白鷺,雙赪鯉。飛與泳,俱來此。綰雙鬟天上,侍香童子。雙劍豐城雙孕秀,雙鳧葉縣雙趨起。謾空談、國士本無雙,今雙矣。
曙林帶暝,睛靄弄霏,鶯花未認游客。草色舊迎雕輦,蒙茸暗香陌。秋千架,閑曉索。正露洗、繡鴛痕窄。費人省,隔夜濃歡,酲處先覺。 重過涌金樓,畫舫紅旌,催向段橋泊。又怕晚天無準,東風妒芳約。垂楊岸,今勝昨。水院近、占先春酌。恁時候,不道歸來,香斷燈落。
換橋度舫,添柳護堤,坡仙題欠今續。四面水窗如染,香波釀春麹。田田處,成暗綠。正萬羽、背風斜矗。亂鷗去,不信雙鴛,午睡猶熟。 還記涌金樓,共撫雕闌,低度浣沙曲。自與故人輕別,榮枯換涼燠。亭亭影,驚艷目。忍到手、又成輕觸。悄無語,獨捻花須,心事曾卜。
岸容浣錦,波影墮紅,纖鱗巧避鳧唼。禹浪未成頭角,吞舟膽猶怯。湖山外,江海匝。怕自有、暗泉流接。楚天遠,尺素無期,枉誤停楫。 四望涌金樓,帶草帟煙,縹緲際城堞。漸見暮榔敲月,輕舫亂如葉。濠梁興,歸未愜。記舊伴、袖攜留折。指魚水,總是心期,體怨三疊。
桂輪逼采,菱沼漾金,潛虬暗動鮫室。水路乍疑霜雪,明眸洗春色。年時事,還記憶。對萬頃、葑痕龜坼。舊游處,不認三潭,此際曾識。今度涌金樓,素練縈窗,頻照庚侯席。自與影娥人約,移舟弄空碧。宵風悄,簽漏滴。早未許、睡魂相覓。有時眼,月被云妨,天也拚得。
甃澌冱曉,篙水漲漪,孤山漸卷云簇。又見岸容舒臘,菱花照新沐。橫斜樹,香未北。倩點綴、數梢疏玉。斷腸處,日影輕消,休怨霜竹。 簾上涌金樓,酒滟酥融,金縷試春曲,最好半殘鳷鵲,登臨快心目。瑤臺夢,春未足。更看取、灑窗填屋。灞橋外,柳下吟鞭,歸趁游燭。
磬圓樹杪,舟亂柳津,斜陽又滿東角。可是暮情堪剪,平分付煙郭。西風影,吹易薄。認滿眼、脆紅先落。算惟有,塔起金輪,千載如昨。誰信涌金樓,此際憑闌,人共楚天約。準擬換樽陪月,繒空卷塵幕。飛鴻倦,低未泊。斗倒指、數來還錯。笑聲里,立盡黃昏,剛道秋惡。
翠屏對晚,鳥榜占堤,鐘聲又斂春色。幾度半空敲月,山南應山北。歡娛地,空浪跡。謾記省、五更聞得。洞天曉,夾柳橋疏,穩縱香勒。前度涌金樓,笑傲東風,鷗鷺半相識。暗數院僧歸盡,長虹臥深碧。花間恨,猶記憶。正素手、暗攜輕拆。夜深後,不道人來,燈細窗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