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韋蘇州寄全椒道士韻贈羅浮道士三首 其一
是身如傳舍,富貴同過客。
齒髪日夜衰,職業道德哉卵投石。
幽人臥林下,沆瀣餐竟夕。
應笑蘭亭游,回頭已陳跡。
是身如傳舍,富貴同過客。
齒髪日夜衰,職業道德哉卵投石。
幽人臥林下,沆瀣餐竟夕。
應笑蘭亭游,回頭已陳跡。
人的身體就像旅舍,富貴如同匆匆過客。牙齒和頭發一天天衰老,追求功名利祿就像拿蛋去碰石頭。隱居的人躺在山林下,整夜以清露為食。他應該會嘲笑蘭亭的那次聚會,回頭看一切都已成為過去的陳跡。
傳舍:古時供行人休息住宿的處所,這里比喻人的身體是暫時寄寓的地方。
過客:過往的客人,比喻富貴不能長久。
齒髪:牙齒和頭發,代指人的身體狀況。
卵投石: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自量力,必然失敗,這里指追求功名利祿是徒勞的。
幽人:隱居的人,這里指羅浮道士。
沆瀣:夜間的水汽,露水,古人認為仙人餐風飲露。
蘭亭游:指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蘭亭的聚會,此次聚會留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對現實中功名利祿的厭倦,看到人生的無常和短暫,從而對隱居山林的道士生活產生向往。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的風氣,詩人借此詩表達自己不同流俗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富貴名利的看淡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典故闡述深刻哲理,語言質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對人生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恨不尋君未死前,須臾一別便千年。慰人幸有童烏在,他日應能續《太玄》。
五年黃閣掌陶甄,憂國翻成兩鬢斑。初到廟堂溫樹冷,暫收霖雨岳云閑。春園領鶴尋芳草,小閣留僧畫遠山。惟有門生苦求見,竹齋花院一開關。
翩翩宦游子,抱疾居京師。俗習有由來,病者棲檐垂。一命亮莫延,孱哉斯兩兒。夫君數往視,念彼形神離。舁歸以待盡,后事經營之。封書告其家,殮服飾其尸。涂殯就客位,受吊居東階。且為錄行橐,以俟歸葬期。死者如反生,不愧臨訣辭。朋友居五倫,幾人能弗虧。勢利相驅合,禍衰隨背馳。況乎死生際,避遠固其宜。有能聞斯舉,其顙泚乎而。題詩頌高誼,且以箴吾儕。
曾共仙人萼綠華,云中手弄金背?。嫦娥偏愛清塵雨,徐舞霓裳下漢槎。
絕壁孤懸影,凌寒盡著花。南荒驚一見,半醉倚天涯。
后土祠南裔,坤維媲室家。國封嚴典禮,宮祀尚褒嘉。不是神靈異,焉能眷邇遐。應須有玉女,到此賞瓊葩。麗服從空降,明妝倚日斜。同揮五云扇,共駐七香車。月姊羞調粉,風姨罷散花。青童回絳節,金母屏彤霞。故事唐時盛,佳名數代誇。塵根雖下界,天意在中華。雪讓瓏璁巧,冰銷刻鏤瑕。人間惟獨爾,地上更何加。萬蘤殊寥落,群芳避艷邪。玫瑰誠執御,芍藥等泥沙。圣運俄驚輟,兵強忽肆拿。舛訛難核實,真贗遂聱牙。雷雨還驚蟄,潛藏重發芽。旁枝微舊崛,新葉漫榮荂。尤品終蕪沒,珍蕤逐水涯。兩朝成草莽,九廟雜龍蛇。古殿蘭旗暗,殘爐桂燎賒。蕣顏愁想像,珠樹絕驕奢。寂寞無雙譽,徘徊但自嗟。八仙聊免俗,消得寶欄遮。
浙雨溢山藪,竹萌密無地。土人饕頓頓,腸胃當厭飫。吾蘇少其祖,數竿破俗藝。有茁重兒孫,豈敢屑盤箸。知味聊耳耳,僅免煮簀茹。愛我愛日翁,脯臘富裹寄。蒸爚得火候,法熟野衲治。新鮮色莫黯,纂纂玉縷脆。烘日不過熯,著鹽未多漬。嘗之清可珍,吃棒元脩避。余生本骨立,滋瘦忘所忌。客佳稍出供,薦茗聊三四。還笑湖州饞,不管傷幼稚。聞君苦痰疾,日食不妨嗜。醫氏曾有說,性可消膈滯。能分固知羨,推食感念至。
習靜來山中,長日臥松關。川光媚幾席,山氣清襟顏。翩翩雙鳥沒,裊裊孤云還。萬物各有適,無營意自閑。
歲晚尋春閑不住。百里奔波,千里香如許。老眼自花花自語。枝頭莫把春花誤。難得中秋逢再度。月滿鄞江,忽讀驚人句。燈下新朋兼舊侶。人間信是芳菲路。
千盤轉盡見三門,七十二峰朝至尊。下插香壚勝廬岳,中懸天柱即昆崙。瑯璈挾籟晴疑雨,金殿搖光夜不昏。欲指群方無可問,青山處處白云屯。
陽九終疑數未真,江淮保障屬貞臣。風霆立破千妖膽,雨露能銷萬里塵。澤國方多沉后灶,河堤更少負馀薪。東南半壁歸軍府,珍重艱危報主身。
張侯問舍復何時,我亦留連去未期。便欲為君草堂客,幾時先寄落成詩。
灘聲嘈雜怒轟雷,頑石參差撥不開。行客盡言灘路崄,誰教君向崄中來。
濛濛靈雨向東來,曙色軒窗面面開。為愛條風吹潤綠,莫教人跡印蒼苔。
更籌圖子宣和譜。流落到如今、空懷古。江南荒草寒煙,前代風流共誰語。猶有賦騷人、迷湘浦。烏衣巷口,斜陽愔愔院宇。玉樹后庭花、誰能舉。五陵殘夢依稀,回首天涯嘆行旅。馬上杜鵑啼、愁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