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魯公掌中太華
五岳獨說太華雄,屹嶫千仞撐青穹。
何人收卷入掌握,要使肉眼驚神通。
懸巖絕壑濺飛瀑,玉窗翠壁開深宮。
先生捧玩豈徒爾,崇卑真妄歸圓融。
我生江海曾未識,幽邃崎嵚煩指蹤。
堪笑騎驢老潘閬,卻要三峰在眼中。
五岳獨說太華雄,屹嶫千仞撐青穹。
何人收卷入掌握,要使肉眼驚神通。
懸巖絕壑濺飛瀑,玉窗翠壁開深宮。
先生捧玩豈徒爾,崇卑真妄歸圓融。
我生江海曾未識,幽邃崎嵚煩指蹤。
堪笑騎驢老潘閬,卻要三峰在眼中。
五岳之中只說華山最為雄偉,它高聳千仞支撐著青色的天空。不知何人把它收卷進手掌中,要讓凡夫俗子驚嘆這神奇的神通。懸崖絕壁間濺落著飛流瀑布,如玉的窗戶、翠綠的山壁仿佛打開了深邃的宮殿。先生捧玩它并非只是觀賞,而是讓高低、真假歸于圓融之境。我生長在江海之地從未見過華山,煩請先生為我指明這幽深險峻之處的蹤跡。可笑那騎驢的老潘閬,非要親眼看到三峰才行。
屹嶫(yì yè):高聳的樣子。
青穹:青色的天空。
玉窗翠壁:形容華山的山崖如玉、如翠。
崇卑:高低。
真妄:真假。
圓融:佛教語,指圓滿融通。
幽邃崎嵚(qí qīn):幽深險峻。
潘閬(làng):北宋詩人,據說他曾有“繞寺尋山無好處,不知門外有三峰”之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和王魯公掌中太華”推測,是詩人與王魯公唱和之作。當時可能王魯公有關于掌中太華的作品,詩人由此創作此詩。或許當時社會文化氛圍濃厚,文人之間唱和交流頻繁。
這首詩以華山為主題,先描繪華山雄偉之姿,再寫掌中之華山的神奇,進而引發哲理思考。詩風質樸,在詠物中融入情感與思考,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賀監賜湖名價高,云山吟賞抽江毫。澄波杳渺醉欲去,煙光水月留歸舠。
白玉堂中偉丈夫,獨攜文印向南都。百年禮樂歸編帙,四面江山入畫圖。李白酒船乘月汎,謝安棋局掃云鋪。八磚花影休高枕,綸閣相將屬大蘇。
山中十日九日雨,樹頭青青落不住。白犬尋蹤入草間,驚起竹雞飛上樹。
可能忘卻楚人弓,何計悲歡泯始終。上善無如知不止,真狂不自覺為雄。情違常禮多時至,詩得佳人愛后工。聞道十年存兩界,此身恨不有重瞳。
天機人事每相催,誰到花前不舉杯?車馬園林春半后,丹青樓館燕雙回。錦幃睡足晨妝在,銀燭燒殘莫兩來。昨夜綵云頻入夢,朱家今見海棠開。
落木凌秋下,青山對面開。澄江可消酒,隨意放船來。
始皇繼周稱皇帝,傳子胡亥為二世。子嬰灞上降漢王,四十馀年非久計。
牡丹開了。喜不盡、這回祥兆。滿目是、胭脂千斛,春意枝頭新鬧。恰年年、時節芳菲,蟬前蝶后洛陽道。任麗日弦歌,東風詞筆,未解浮生要眇。把醇酒、澆塵俗,都只合、雨晴難料。念前番我是,過來人耳,百年貧富憑誰造。世緣多少。想朱砂玉版,醉時歡樂醒時惱。逢花此夕,只愿人花兩好。
黃鵠秋翔太華顛,坐攀仙掌撲青天。乘風忽傍東溟轉,矯首扶桑帝日懸。
憶昔南宮角俊游,高名何事間陳樓。漢廷素擅無雙譽,蘭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隨梅澗曉,書燈深窈竹房秋。遙知近注潛夫論,應是斯人可得儔。
春風吹眾樹,春喚如鳴梭。平煙帶遠村,時聞樵者歌。田父有真樂,東皋牧群鵝。煙暖眾草合,艷綠如流波。搔首負白日,歡然得婆娑。事立或福的,識深乃愁多。西家酒正熟,況此天氣和。
斗絕孤厓倚碧空,秋深煙雨寄芳叢。林坰寂寞誰相問,千載心期栗里翁。
誰知前短后長機,十二時中只一時。晦朔望弦明進退,鍊成九轉結嬰兒。
一樹緗桃幾萬枝,馀花落盡未開時。從今甘比墻南樹,長得春風半日遲。
水光只肯凈涵虛,分浦通村路卻無。風日向低鴻雁落,釣竿一半出菰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