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源清禪師贊五首 其五
披衣肯來,奔百川而地喘。
袖手歸去,碧一天而電收。
閉門無個事,兀坐青兩眸。
喝月倒行前日令,呼山入坐上簾鉤。
披衣肯來,奔百川而地喘。
袖手歸去,碧一天而電收。
閉門無個事,兀坐青兩眸。
喝月倒行前日令,呼山入坐上簾鉤。
披著僧衣欣然前來,如百川奔騰大地似在喘息。袖手從容歸去,像晴朗天空閃電收斂。閉門無事,獨自端坐著眼神專注。喝令月亮倒行,仿佛下達往日的指令;呼喚山巒進入座席,好似將其掛在簾鉤之上。
披衣:穿著僧衣。肯來:愿意前來。
奔百川而地喘:形容氣勢宏大,如百川奔騰,大地仿佛都在因之震動、喘息。
袖手:表示悠閑、自在的樣子。
碧一天:指晴朗的天空。電收:閃電消失。
兀坐:獨自端坐。青兩眸:形容眼神專注、有神。
喝月倒行:喝令月亮倒行,是一種夸張的表達,體現禪師超凡的氣勢。前日令:往日的指令。
呼山入坐:呼喚山巒進入座席。上簾鉤:好像將山巒掛在簾鉤上,有奇幻的感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當時禪宗發展興盛,靈源清禪師可能在當地有較高的聲望和影響力。作者創作此詩可能是為了贊頌禪師的修行境界和獨特風采,表達對禪師的敬仰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靈源清禪師,突出其超凡脫俗的形象。其特點是運用奇幻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營造出神秘的意境。在文學上展現了宋代贊禪詩的獨特風格,對研究宋代禪宗文化和文學創作有一定價值。
從來人物數成都,果見英髦入薦書。齊魯風流方演迤,淵云文采自紆馀。姓名即上飛龍榜,鄉里爭迎駟馬車。圣世取才三尺在,但慚無地更吹噓。嘉賓式燕正炎曦,風自南來為解圍。細聽吹笙仍鼓瑟,即看結綬卻登畿。清朝不用赍刀布,晝日偏宜著錦衣。太守自憐推不去,棧羊釃酒待還歸。
匹馬重經舊路岐,西風蕭瑟晚秋時。山川閱世無今古,花草娛人有盛衰。幾道泉鳴幽澗石,兩崖蟬響夕陽枝。秪應詞客偏多感,處處秋光首首詩。
枝垂紅淚忍拋枝,還勝征人泣訣時。香歇縱傷今日幕,春歸應有隔年期。明妃出塞終埋骨,蘇武生妻竟去帷。試想人間長別苦,花神何事尚含悲。
山雨暮來急,篷窗夜臥遲。簫聲云外落,燭影席間移。共醉黃花酒,應多白雪詞。因悲名利客,潦倒在天涯。
頭銜新署有光輝,都尉中郎仗帝威。臥榻容人酣入夢,債臺如市坐分肥。殘棋半局爭先后,聚訟盈庭各是非。百二倡樓歌舞好,湖山無語泣斜暉。
何用西南待好風,高樓四面錦屏中。輕雷驚夢五更鐘。珠箔飄燈星淚墜,金蟾銜恨玉梯空。彩云一瞬轉無蹤。
高文落紙自生煙,論著傳家繼史遷。氣壓千軍橫入陣,詞傾三峽倒流泉。賜袍初并龍墀下,走馬同過鳳闕前。一落江湖坐窮困,顧予何敢望諸賢。
蜘蛛結網為何忙,作繭春蠶自速亡。只有蜜蜂甜得味,終身受用百花香。
征輪門外何轔轔,六月長安炎暑蒸。主第侯家忘晝永,弦歌枕簟列層冰。
束發事明主,久矣勤疏附。息偃且南都,雍容奉王度。功成期月間,四曹靡留務。持此贊熙哉,皇心副傾注。午棹龍江津,昏鐘廣陵渡。望望春明門,靡靡朝天路。旭日繞龍鱗,仙班簉鹓鷺。乃眷世臣良,三接隆恩遇。庶弘造膝規,允慰儒紳慕。
為客東吳郡,秋過冬復深。梅妝昆阜玉,橘剪洞庭金。顛倒還家夢,彷徨戀闕心。何時了王事,蘭棹起歸音。
一封書寄數行啼,莫動哀吟易慘悽。古往今來只如此,幾多紅粉委黃泥。
黃河水,日夜東流無暫已。金谷花,紅芳不久委塵沙。水流花落年華改,綠鬢朱顏肯相待。百千萬古埃壒間,貴賤賢愚有誰在。
幽姿雅韻淡豐神,每笑丹青寫未真。質傲隆寒來復運,色先群艷素心人。孤山伴月香留夢,庾嶺迎風影絕塵。自是窮巖無意外,好將貞潔守長春。
江左翹瞻白下逢,青原白鷺得追從。岐分草長頻尋路,寺迥云深但聽鐘。憂國幾回慚孟浪,入山此日快疏慵。時來指點巖前話,猶是東山老臥龍。